新御宅屋 > 历史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97节
  很多时候,一旦你想开了,就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利益并非是息息相关,这时候人也就通达了,这种置身事外,眼看人疯癫的样子,还别说……真挺有意思的。
  胡广和夏原吉等人,却颇为沮丧。
  他们其实是知道真相的,看着这些人相互鼓励,让他们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金忠捏着胡子,摇头,喃喃念叨着:“哎呀呀,难怪,难怪了。”
  朱棣瞥了金忠一眼:“难怪什么?”
  金忠低声道:“陛下,臣进此阁时,见了这墙壁上张贴的诗词,还有许多人的行书,他们留下来的墨宝,臣略略一看,却发现,这行书所写的字之中,无一不是有大凶之兆,只怕……要有血光之灾,臣置身于是张贴满了诗词的阁楼之中,只觉得如芒在背,四处都是杀机。”
  金忠毕竟是测字出身,他没忘本。
  朱棣本是冷着脸,这时不禁失笑:“你少糊弄,事后诸葛亮。”
  金忠自讨了个没趣。
  倒是胡广耳朵尖,却是听了去,他悄悄地到了金忠的身边,低声道:“金公……你算的准吗?”
  金忠一本正经地道:“操持此业二十载,算无遗策。”
  胡广道:“不如给我测测?”
  金忠笑了笑,道:“你写一字我看。”
  胡广却是可怜巴巴地看向朱棣。
  朱棣只觉得这里闹哄哄的,却没想到,随扈的大臣,又生枝节,却只低头呷了口茶,没有点头,也没反对。
  这里的笔墨纸砚,到处都是,胡广想了想,便沉吟片刻,写了一个大字,交给金忠。
  金忠看着这上头的字,却是一个大大的“粮”字。
  金忠淡淡道:“左边是米,右边是良,米,利也,良,即为良知。可见这个粮字,一面是利,一面是仁义良知。胡公,你是否现在遇到了什么为难事,心中愁苦?”
  胡广一脸吃惊道:“啊……对对对,还有呢?”
  金忠道:“你现在是心口不一,你心里想的事,和你做的事,不能契合。正便是米、良的关键所在。哎……人生在世,到了你这个年纪,尚且还要心口不一……”
  他说到此,胡广道:“金公,你真的算得太准了,我想问一问……”
  “问什么?问姻缘,还是问前程?”
  胡广想了想道:“问人生。”
  金忠一脸高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就道:“其实人啊活在世上,本就不可能一簇而就的,其实你是屈原的命,大志难酬。不过……你也别慌,从你的字来看,你性情温和,为人忠实,善于逆来顺受,所以虽有屈大夫的愁苦,但是却绝不会似他一样跳江取义。”
  “以我之见,你这辈子,终究还是能顺风顺水的。眼下的愁苦,不过是小波折罢了,没关系,回家好好睡一觉,数个月之后,你再回头,就会发现……世间事,大抵都是如此,也就能愉快了。”
  胡广好像一下子,被金忠说中了什么,又见朱棣和夏原吉几人,都支着耳朵侧耳倾听的样子。
  他脸一红,也不说算得准还是算不准,忙讪讪道:“是,是,是。”
  于是将自己所写的字夺回来,觉得有几分羞愧,那边读书人们还在闹腾,胡广却没心思管他们了,却是悄然到了杨荣的身边,低声嘀咕道:“金公测字,果然很准。”
  杨荣只斜地看了他一眼,道:“你心里所想的事,连张安世都能算得出,还需测字来算?”
  胡广有些急了,忍不住低声道:“张安世?就他?我不信!”
  就在此时,那李秀才却是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太公……太公……”
  所有人的注意力,便都落在了这李秀才的身上。
  “不好了,太公……四两银子……四两银子了,短短几炷香,就四两银子了……”李秀才大呼道。
  这阁楼中众人,一个个脸色惨然,有人更是疾呼:“当初……这粮,我便是四两买的,完了……”
  其他人还好,有人买的价格低。
  可现在,却也是茫然无措。
  张太公身躯颤抖着,他张大眼睛,眼里瞳孔收缩着,瑟瑟发抖地道:“快,卖,卖……”
  “不能卖,不能卖,那里的许多商贾说了,价格低,就因为……许多人偷偷地在卖,这样价格只会越来越低,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就是大家联手保价……”
  众人迟疑起来,有人已经急了,大呼道:“对!联手保价,这一定是有人……有人……”
  此时……
  自这阁楼之上,却有人徐步走下来。
  “哈哈哈哈……诗词如何了……怎么闹哄哄的。”
  众人纷纷去看。
  却见一个身段修长的男子,身穿蟒袍,从顶楼徐步而下。
  原来……张安世竟就在他们的楼上。
  张安世穿着一身蟒袍,他年轻,身姿高挑,再加上面容俊秀,显得风姿卓越。
  身边数十个护卫小心翼翼地拱卫着,又有一队护卫,出现在这楼中的各处角落。
  张安世大笑之后,竟是看到了朱棣,他有些震惊。
  显然没想到,朱棣会亲自来这群儒阁。
  这读书人的热闹,他也凑?
  朱棣却朝他微微摇摇头。
  他俩的默契不是第一天的事了,张安世自是会意,于是目光一转,神色自然,又大笑道:“诸位,诸位……这诗词……可都写好了吗?我张安世最是爱才,求贤若渴,早盼着,想要一览诸公大才了。”
  一听是张安世,这数百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平日里,大家都没少骂张安世,多恶毒的话都有。
  可当着张安世的面,这些人却不敢有人吐出什么恶言。
  只是……那一双双的眼睛,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嫉恨。
  “这……竟是威国公赞助的诗会?”有人反应过来,一声惊呼。
  张安世道:“不能这样说嘛,什么叫我赞助的,这分明是我的爱徒,一甲进士顾兴祖赞助的。”
  “嗯?大家怎么都不作诗了?来,来,来,大家不必客气,我也只是路过此地,大家不必在意我。”
  可所有人,依旧站在原地,没有应声。
  只有那一双双的眼睛,带着无穷的恨意。
  张太公甚至恨不得想要拔腿就走。
  许多人也不想在此逗留,都有想走的意思。
  这时,张安世却是气定神闲,好似闲庭信步一样,突然,背着手,转身朝身后的朱金吩咐道:“朱金啊……现在粮价几何了?”
  这一下子……所有人就真的是挪不动步了。
  每一个人,都好像脚上长了钉子一般,纹丝不动。
  朱金笑嘻嘻地道:“现在?不好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差不多要掉到三两银子了。”
  三两……
  虽然不知真假,可很多人意识到……这可能……是真的。
  许多人已是心忧如焚,说实话……这一次……搭进去太多了。
  起初许多人购粮,还只是一点点地买,可后来,看到价格涨得太多,便开始后悔当初买少了。
  于是,这胆子就越来越大,这采购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大。
  他们大可以安慰自己,购这些粮,本就是打击太平府,是大义,可实际上……都不过是欲壑难填罢了。
  朱金说罢,张安世便皱眉道:“今日各县的粮,能运多少入库?”
  “公爷,应该能有一百万石吧。后头的近两百万石,怕要半月之内,才能陆续运入库来。”
  一百万石……后头还有两百万石。
  这个数目,已经是所有人想象的极限了。
  众人听了张安世和朱金的对话,有人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不过是骗人的……只是他们耍弄的把戏罢了,他们骗不到我的,前后三百万石粮……他们从哪儿弄来?
  张安世听罢,却是笑了:“这是公粮,不能动的。其中半数,都要上缴朝廷,各县的粮……咱们府衙收购的情况怎么样?”
  朱金又道:“各县都让粮站在收,九县都丰收,为了有一个稳定的粮价,各处粮站都以八百文的价钱购粮,无论粮价涨跌如何,都是如此。现在市价高的离谱,愿意卖粮给粮站的百姓也不多,也就只收了七十多万石吧。”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为了解决这个情况,粮站就有了大用处,张安世制定了一个官府统一购粮的法令。
  也就是说,无论粮价多少,粮站都以一个价格来收购,假若粮食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八百文以下,这粮站也依旧付出一石八百文,而外头的粮价高涨,也依旧是这个行情。
  当然,若是农户想将粮食卖给商贾,也没有问题,只要你愿意卖,粮站不管。
  可实际上,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的农户,愿意将粮卖给粮站。一方面是粮站童叟无欺,价格是恒定的。
  另一方面,你想卖给别人,运输是个大问题,而且小农在面对商贾的时候,本就处于弱势,哪怕是大宗的粮价暴涨,商贾的收购价格,却也绝不可能是市价。
  一听单单收到的余粮,就有七十万石……这里的人都懵了。
  当然,是没有人相信张安世的,在他们看来,张安世是在故布疑阵。
  却听此时,张安世轻巧地道:“七十万石……这便好的很,现在大宗粮价价格这么高,那就赶紧统统都卖了吧,我报一个价,二两银子一石,有多少人收,我们就卖多少。”
  朱金像是很讶异地突然惊呼道:“七十万石都卖出去?”
  “都卖?”
  “若是价格到了二两银子之下呢?”
  张安世道:“一两银子也卖,莫说一两银子,就算是八百文,照旧卖!现在太平府粮食多不胜数,只要有人肯买,高于八百文,有多少卖多少!”
  朱金道:“明白了,公爷……小的这便让人去挂单。”
  张安世说着,笑吟吟地走到了靠朱棣不远的地方,落座,看着众读书人。
  这些人则是一个个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的样子。
  张安世则是一脸随和地笑盈盈道:“来啊,继续做诗,我们都是高雅之人,此情此景,怎可无诗?”
  许多人的脸色已是骤然苍白。
  因为他们看到,果然有一人,得到了朱金的吩咐之后,飞快地跑着去了。
  就在此时,却有一个小厮猛地冲了进来,大呼道:“老爷,老爷,不好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