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宠后日记 > 第179章
  明珠表示,她大度的给夫君帮忙了。
  八月初九日,秋闱开始。
  秋闱,这一回,明珠是准备多选拔一些人的。特别是寒门里,捡些有用的人才,给儿子当了备胎,也是颇妥当的。东宫嘛,哪能少了未来的辅臣啊。
  这秋闱考九天,三场。
  分别是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八月十二日第二场,八月十五日第三场。
  连着九天呀,想想,明珠也觉得,这士子们还是挺不容易的。这为了当官,也是要吃一点苦头的。
  等着朝中大臣们选阅出了黄榜上的三百名贡士时。明珠的案头,自然是添加得了名单,还有头二十名的试卷。
  对此,明珠没什么异议。她唯一的要求,就让小黄门再去传旨,表示再多加选一百名贡士。并且,让夫君信任的全瑞福公公亲自传话给亲爹,这后面的一百名贡士,不妨多录一些寒门子。
  目的嘛,是为了给太子的东宫多些备用人才。
  为什么让亲爹安排这事情,明珠表示,因为这回的主考官,是他爹手里的一名心腹呀。
  全瑞福公公办事,挺给力的。
  两天后,明珠得了人名单,连这一百名贡士里,哪些是寒门子,都有专门的标注。毕竟,虽说多录用了寒门子,可不代表着,全是寒门子。
  这有优秀的高门子弟,也是一定能添了进去的。
  九月,有桂花飘香了。
  贡士的榜单,是张贴了出来。
  多少人欢喜,多少人嚎啕大哭,真是一黄榜下,人间几多悲喜戏啊。
  在黄榜一处远远的酒楼里,新罗、南韩、扶余的三国使节团,同时,也在暗暗的观查了上国的科举盛事。
  “礼部的官员,今日下了公文。说咱们三国使节团,在九月结束前,必需要离开京师。”
  “这怕是上国不给我等小活路啊……”
  “……”
  三国使节的商议之话,都是声音压得极低。
  “我使了无数法子,都无缘得见上国的五位阁老。”新罗的使节,很失落。
  “同样如此。”
  “唉,这怎么如何是好啊?”
  三国使节都是一愁莫展。
  九月末,这瞧着有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只是,三国使节已经努力了好几个月,也不是一点效果。如今,一个月哪够用?作为使节,出使上国,不能为家国分忧,三国的使节人人是压力山大。
  “上国似乎不想接受我等小国的臣服。”
  扶余国的使节说出了他的担忧,他道:“咱们能使力的地方,都使力了。可上国全是拒绝,似乎是咱们是什么病害一般,都不敢接近。”
  “连公主们都被拒绝了,也邀请不到上国的名门淑女帮助。”
  “……”
  “难道,我等皆有负王上,带着失落与失望离开上国吗?”
  新罗使节的话,让气氛沉重起来。
  不管三国使节如何想?
  保宁帝耶律贤都是指使了礼部,给三个小国下了通令,九月末时,必需要离开大齐的京师。让他们自己走人,回了那三个小邦国去。
  当然,保宁帝耶律贤是不是讲的,这三国使节团回去后,呵呵,新罗、南韩、扶余还存在吗?
  这是一个问题啊。
  九月初九,殿试开始。
  新的贡士们,是随着侍卫,进了宫中。
  说起来,大齐南北二京。这北京城,建在了朝阳山下。已经建成了一百年。比起南京城,早了五十年。
  这北京城嘛,比起南京城的那一种堂皇之美,就多了几分的粗狂。
  这一座城,这一座皇宫,都是一种粗狂的美。
  德政殿,就是殿试的地方。等贡士进了正殿后,他们拜礼时发现了,上头丹头上坐着的人。不是一位帝王,而一双帝后。
  当然,能考上了贡士的人,都知道皇后娘娘萧氏的大大声名。这位上得了朝堂,打了征战的皇后娘娘,声音赫赫嘛。
  只不过,论材大典,何等重要啊?这等时候,皇后居然也与皇帝并坐而立,当真是……
  让贡士们都心头得赞一声,够威武啊。
  不管心头如何?
  这按着名次,都得赶紧坐好了。
  至礼拜后,贡士就是纷纷就坐。殿试开始了。
  今日,明珠出的题目。够简单的,也够直白的。
  “本宫辅佐圣上,牧万民之福祉,庇天下之安康。必使朝廷仁德,社稷永固,以不负于祖宗,无愧于上苍之恩赐也。
  然,民安必使其耕有地,食有粮,身有衣。然,境安民泰,无贼无盗,无刀兵之祸,始无流民之苦尔。
  地有数,民户渐丰,多则,何解?此,患也。
  圣上御极多年,漠西有贼子,平之。漠东有掫尔小邦,灭之。奈何,西方凉朝,南方吴朝,皆大齐之巨患也。
  本宫思之,寝难安,食难咽。哀智慧之短,叹一统之难。唯,求才定安邦之计,佐君王以四海升平。
  诸贡士,通经书,晓实务,知天下至理,恩科斐然成章者也。汝等当呈己见,挥笔论策,勿隐心思,直书大才大德。圣上,孜孜求也。”
  lt;a href=https:///zuozhe/hua-qing-qing.html title=华卿晴 target=_blankgt;华卿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