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太尉幽幽的声音响起,带着一股子毛骨悚然。
高丞相捂着心脏,惊恐的瞪大眼睛,用手指指着袁太尉,心想:你个老杂毛是真看不惯我呀,你是真想让我死。
一口气没上来,高丞相直接抽了过去。
朝廷百官立刻乱了起来,有的官员不停的在大喊快请太医……
慌乱之中,朝堂中近一半儿的官员,都围绕在高丞相的身边。
高丞相围绕着有文官和武官,势力看起来是真大呀。
文离帝就觉得心扑通一声,他看到了这些朝堂中有几个不停的拍自己马屁的官员,似乎也是高丞相的人。
‘原来如此,这是想把自己给养成傀儡呀,高丞相呀,高丞相,你可真是贪心了!’
文离帝很生气,但是又不得不给面子,同时在心中不停的警戒自己,要想当一个好的皇帝,要时刻保持警惕心。
袁太尉:这老东西死了!那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终于替三儿子报仇了。
太医是真有本事,几针下去,高丞相竟然又开始喘气儿了,并且醒了过来。
文离帝和袁太尉:……太可惜了,真是祸害遗千年呀!
“臣有罪呀,臣罪该万死,恳求皇上不要休了皇后娘娘啊,怪就怪臣有眼无珠,错信于别人。”
高丞相虚弱的样子,又老又可怜。
多会说话呀,点了又点文离帝,可别忘了他能当上皇上,可有高家的一份功劳。
朝廷的很多官员还在不停的为高丞相申冤。
“皇上,丞相大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皇上看在皇后娘娘的面子上,丞相大人做事也是情有可原呀。”
很多官员都跪了出来,继续为高丞相申冤。
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是越说越让文离帝心中更加的忌惮。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文离帝冷着脸说完之后,又开始逼问官员们如何治理中州,洛阳新城该建造何处,灾民们如何治理。
文离帝问的官员们瑟瑟发抖,不仅让他们害怕,还更让文离帝觉醒了另外的能力。
文离帝要把现在无用的官员们一个个的全部都打下去,别让他抓着把柄,早晚让这些官员们现出原形。
袁太尉同样没有得到好,照样被文离帝忌惮。
在整个朝堂的运转下,中州灾民得到妥善的处理。
而这次事件中也让很多官员们做的好的升职,做的不好的掉脑袋。
杀了几个官员之后,文离帝骤然就发现官员们也挺听话了。
‘当手中握有可以要了别人命的权利,大多数人都会听话了。’
原来官员们更听高丞相的话,是因为高丞相手中的权力可以让这些官员们升官发财。
而现在文离帝的权利也越来越大,让很多官员们反应过来头上还有一位主子。
头上这位主子脾气不好,说要人命就要人命。
文离帝就发现朝廷的这些官员就是贱呀,自己好说好不听,啥时候杀鸡敬猴了,这些猴子都听话了。
在文离帝坚持下,下令让钦差官员前去赈灾。
中州的老百姓,就发现这次救灾给了粮食,重新编排了户籍。
他们将会迁移到另一片土地,一切将从头开始。
打乱了了,人数之后,关于吴家的事情,也没有人记得了。
毕竟过自己的日子更重要,谁还会记得无关紧要的人呀。
百姓们受了灾难,但是皇上快速派人赈灾,名声稍微的挽回了一丢丢。
有停留在原地的百姓,就有逃离去远方的百姓。
老百姓总相信在老家没有饭吃,那远走他乡肯定能挣得一口饭。
已经远走他乡的灾民,对于这种灾民,朝廷的政策是将政令发放到各处,告知灾民们回乡。
回乡之后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皇帝已经给免税一年。
免税一年,一年不用交税,让受灾的中州老百姓们可以缓一缓劲。
对于文离帝聪明且能干,这件事情最不服气的就是高丞相。
文离帝表现的越是聪明,越是表现出了一副明君的样子。
高丞相恨的是抓心挠肺,丞相和皇帝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地位虽然不相当。
但是权力有重合的地方,同样都有调遣官员的能力,掌控官员的升迁。
文离帝表现的越厉害,丞相一直就可有可无了。
丞相府中,高丞相一直在生病,其实就是在装病。
因为在朝堂上丢了面子,高丞相就想该如何把面子要回来。
“让皇帝请自己回朝堂,朝堂没了自己的掌控,肯定会大乱。”
“朝堂一旦大乱,自己绝对就可以再次掌权,甚至可以压住文离帝的权利。”
高丞相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一直在家中生病了。
太医看了也不知道哪里生病了,但是高丞相就是一副抱病在床的样子。
朝廷缺了高丞相,确实是混乱了一阵子。
文离帝也是忙的早上白天都在干活,不停的批阅奏折。
但是文离帝就发现没有了高丞相,自己完全掌权。
而且没有了高丞相,似乎更加加快了他掌权的过程,熟悉手中权力。
没有了高丞相这块拦路石头,他这条掌权之路,走的是又顺又平坦。
文离帝心想:高丞相就这么一直生病吧,正好占着丞相位置,他也不用重新确立丞相。
高丞相就这么养着吧,就在家里养病吧。
朝堂乱归乱,文离帝相信自己能够快速的整理好头绪。
于是养病的高丞相等啊等,不停的等,望眼欲穿的等……
南郡府的旱情愈发的严重,红秀带着商队回来时,就发现真的是越来越热了。
见过了洪灾涝灾,没想到竟然还能碰到旱灾。
今年的大宣朝到底怎么了?
老天爷就这么看不顺眼文离帝吗?
反正民间已经开始传播出来了,各式各样的谣言。
谣言最严重的就是说:文离帝得位不正,他不孝顺,他要是孝顺的话,守孝三年,款待太后娘家,就没有这么多事儿了。
谣言四起,可见有人正在使怪招啊。
不过这种谣言却没有出现在大元县,因为大元县的老百姓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搞事情。
老百姓可都要快累死了,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要去做了。
自从袁斌发话:神明不救,自己救自己!
作为大元县风云人物,袁斌有着意想不到的号召力。
在南郡府已经开了店铺的两位崔嬷嬷,趁机用赚来的银两,购买了大量的田地。
因为有很多老百姓除了卖地也没啥活路了。
关键是有不少的百姓打听到了,将地卖给‘袁家三少爷’,就抽五成的税收,可比在自己手里强多了。
普通老百姓每年光应付,朝廷的税收,还有一些税收,最后留下个两三成。
这么一想还不如直接卖掉呢,卖掉了更加省心省事。
两位崔嬷嬷手中的银子都用光了,都不想再买地了,但是还有很多老百姓想要卖给袁家。
不收都不行,老百姓们就指着卖掉地赚了银子,成为袁家的佃农。
红袖管事回来的十分及时,带来了大量的银子,再次购买了不少的土地。
南郡府周围都是袁家的土地,老百姓们也非常顺从的归顺了袁家。
南郡府的干旱,并没有缓解,甚至随着进入了夏天而变得越来越热。
热蒙圈的热浪真的是让人特别的心烦意乱。
大元河的源头,意外的接上了改道的黄河,成为了黄河的一个小分支的分支。
大元河水源更加的充足,没有要断流的迹象,不像有一些小溪马上就要断流了。
袁斌当知道红袖捡回来了一个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
而其他人也笼络了不少会治水的人,其实也就是两三个人。
其中就数吴文最厉害的人,袁斌直接让他们留在手下干活。
吴文也没有别的想法,他无路可去,而且他也想利用自己家族所学,看看到底能不能成功。
袁斌不管别人怎么想,十分霸道的开始叙述自己的想法。
“我的想法,既然大元河有水,利用沟渠以及水车,将底出的水送往高处,沟渠沿着田地,可以让水直接流进田地。”
“不仅仅是袁庄,是整个南郡府最好一起行动起来!”
袁斌非常认真的说道,此事他并不是专注于自家,灾难是全方面的。
而且他也不是免费的做慈善,直接将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家中的沟渠都给挖了。
不可能的事情,谁要是跟着干,谁就把自己家的沟渠给挖好。
老百姓跟着占点便宜就行了,还想全程占便宜,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