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奇幻玄幻 > 抗日之活着再见 > 第二百二十章激情燃烧的日子(一)
  孟占山在抗大的人生修炼从此就开始了。
  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脾气收敛了,脏话狠话也少了,一副文绉绉的样子。他虽然生得人高马大,面容却极是白净,于是被一帮糙汉子戏称为“小白脸”。
  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白脸居然像藏在布袋里的锥子一样,渐渐露出锋芒……
  上干队实行教员驻队制,队干部兼军政教员,或军政教员兼任队干部,上课时也是全副武装,枪支、子弹随身携带,完全是学习、战斗、生活一体化。
  负责教授文化课的教员兼队长杜平斋最近有点烦……
  这批上干队队员的底子极差,大部分一天校门也没进过,对他们来说,上文化课简直比抱着炸药包炸碉堡都难。
  深秋的太阳懒洋洋地洒向大地,身着灰棉军装的上干队队员,在已收割完毕的田野上席地而坐,他们刚刚完成20里地急行军,随即开始上文化课。
  杜平斋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行大字,开始教大家咏读……
  “同志们!请跟着我念……八路军——”
  “八路军——”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众人伸长脖子,认真地跟着咏读,唯独孟占山却耷拉着脑袋,偷看着一本小册子。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极不理想,尤其是两个老大难让杜平斋深感头痛,一个是郭胜利,另一个就是孟占山。
  郭胜利还好,至少态度积极,总是坐在第一排,上课也目不转睛,就是记忆力差点,今天学五个,明天能忘掉三个。
  那个叫孟占山的就让人无语了,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神游天外,或低头打量着什么,完全是不求上进。
  可杜平斋却不便批评二人,毕竟都是营团级干部,自尊心强,而且班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小测的最后两名都要负责搬运教具——黑板和书箱。
  为了适应教学,黑板都是能拆装的,平时拆开携带,拼起来就能上课。还特别制作了活动书箱,平时放开就是书架,一有情况马上就能合成书箱。
  而这两样,总是雷打不动的由千年老二郭胜利和倒数第一孟占山搬运,人家已经在受罚了,而且干的挺好,怎么好意思再批评人家呢?
  杜平斋平时给两人补习过多次,可昰收效甚微,他在哀叹之余只能徒呼无奈。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两个人会成为他的神兵利器……
  一段时间以后,学校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组织上干队和第五大队进行了一场教学比赛,几位校领导都亲临校阅。
  杜平斋和几个队干部心里直打鼓,第五大队是由连排级干部组成的大队,队伍年轻,人也多,上干队能扛得住吗?
  深秋的打谷场上,抗大校歌和抗战歌曲此起彼伏,校领导在大队领导的陪同下鱼贯而入,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一一落座,队员们大声鼓掌,热闹非凡。
  谁也没有想到,比赛竟会进行的异常胶着……
  在武装越野比赛中,上干队输给了第五大队,可在拼刺比赛中,上干队却凭着孟占山和郭胜利的高超身手战胜了对手。
  接下来的文化课比赛,上干队在写字比赛中败给了对手,却在识字比赛中又扳回一城。
  二比二平,双方都可接受,几个队干部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可出乎意料的是,校领导却推出了一道加试题——
  比拼“杀敌报国”诗句。
  此题颇有难度,双方都志在必得,题目一出,双方就擦出了火花,你来我往的争得好不热闹——
  第五大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上干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大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上干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两队都有能人,不断有学员昂然而起,大声咏出诗句,双反你来我往一连战了十几个回合。每咏出一句,毕业于燕大的政教科科长郑文卿就大声点评……
  “好!这是宋代陆游的诗,老人家年迈之时,尚思为国戍守边疆,这是何等的爱国热忱和拳拳赤子之心……”
  “好!这首诗是宋代的文天祥写的,诗人欲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报效国家,以求流芳史册,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和感天动地……”
  “好!这首诗是唐代的王昌龄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勇气和强烈的报国之志……”
  ”好!这首诗也是王昌龄写的,战士们金甲磨破,报国之心却丝毫末减,在大漠里誓破楼兰,这是何等的壮志凌云!……”
  所有学员都激动地聆听着郑科长的点评,这些诗句以雷霆火燃之笔,不断激发着学员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热血沸腾……
  “好!”
  “太好了!”
  “写的好!”
  学员们激动地欢呼着,喝彩声此起彼伏……
  队干部们忽然就意识到了校领导加试此题的意图,这些诗句或激情悲壮,或慷慨激昂,令人对先贤们肃然起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员们的爱国热情,实在是用意深远。
  每出一句,现场都掌声雷动,比赛完全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然而,双方的对战,也己到了分胜负的时候——
  轮到第五大队了,一众学员交头接耳,足足有两分钟,终于有一个学员站了起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好!——”
  现场欢声雷动。
  “好,很好!”郑科长大声点评,“这是我们岳武穆的遗篇,字里行间透露着将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杠杠的军人血性,令人肃然起敬。”
  轮到上干队了,队员们一个个苦思冥想,却没有任何动静……
  “还有一分钟!”
  郑科长的倒计时声,让杜平斋紧张的快要喘不过气来。
  终于有一名学员“唰”的一下站了起来,朗声道: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众人一愣,上干队的干部更是一惊,眼前昂立的居然是千年老二郭胜利,这家伙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听起来相当耳生,不知是对是错。
  一旦错了,可就输掉比赛了。
  就在这扣人心弦的时刻,耳边突然传来郑科长洪亮的叫好声:
  “好!好一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位同学,看来你涉猎非常广啊!这是鲁迅先生的《自提小像》,轩辕是指中华民族……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何等的震耳发聩!
  鲁迅先生同帝国主义做斗争的勇气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
  “好——”
  “厉害!”
  “牛气!郭胜利!”
  台下满堂喝彩!
  掌声如雷!
  郭胜利立正敬礼,得意的一塌糊涂。
  压力,又回到了第五大队身上……
  第五大队的学员陷入了长考,然而,一直到郑科长宣布超时,他们再也没有再发一声。
  第五大队的干部们又是失望又是摇头。
  郑科长的声音再次响起:
  “下面,就看上干队的了,如果对不出,双方就打平……
  如果再多对一句,上干队就能获得胜利!”
  现场的气氛突然就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上干队身上,队员们全都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地陷入了思考。
  然而,却久久无人作答。
  难不成,又成了平局?
  连观众都看急了:
  “加油!上干队!”
  “上干队!加油!”
  “还有最后十秒钟……”郑科长的声音缓缓响起。
  忽然,一人洵洵而起,长身而立,利剑般的浓眉一挑,字正腔圆地吐出了一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场的众人,
  忽然就楞住了……
  视死忽如归,听起来耳熟,可是整个诗句听起来却是陌生的……
  “这是什么诗?”
  “没听说过啊……”
  “就是,有这样的诗吗?”
  观众们议论纷纷,都是一脸的茫然。很快,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郑科长身上……
  感受到众人灼灼的目光,郑科长却一反常态,沉思了好一会儿,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很抱歉,同志们……
  这句诗听起来耳熟,可我却想不起它们的出处……
  但是,我觉得这句诗虽然用词简单,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已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效果。”
  “啊?——”
  众人一片惊呼,脸上满是震惊和质疑……
  “我想,还是让这位同志亲自来说说吧。”
  郑科长此言一出,大伙诧异的同时,又纷纷把目光转向孟占山。
  眼见大家瞧向自己,孟占山只好开口,他说的很快,也很平和:
  “同志们,我咏读的是三国时曹植的《白马篇》,全诗很长,我也背不下来,但是我却独独记住了最后四句……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意思是说,既然被编入了壮士的行列,就不应该有什么私心,要随时准备为国献身,把死看作是回家一样从容。
  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很直白……作为军人,杀敌报国乃是份内之事,我们应该把死看作是回家一样从容。
  此诗很好,好就好在它的直白和淡定,我个人认为,从容淡定比慷慨激昂更为重要,它能使我们临敌不乱,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战斗力。
  我的话完了……”
  孟占山说的很快,也很平静,人们没有鼓掌,也没有欢呼,而是陷入了一片沉思……
  他的话太仙了,和刚才的气氛格格不入……
  随之而来的是一片低低的讨论声,人们或是皱眉,或是点头,或是交头接耳……
  “啪啪啪——啪啪啪——”
  主席台上忽然传来清脆的掌声,放眼望去,何大校长居然亲自站了起来,他不但自顾自地鼓起掌来,而且目光灼灼。
  “……”
  众人都惊呆了,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全是一副不解的神情。
  “嗯,嗯嗯。”
  何校长清了清嗓子,声音异常清晰:
  “同志们,我以为,刚才这位同志说的非常好……好都好到出乎我的预料……
  同志们,我们泱泱华夏,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气壮山河,或英勇无畏,或一往无前……
  这些,从刚才的那些诗句里我们就能体会到,而且,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可是同志们,我们是军人,更是指挥员!我们需要激情,需要勇敢,却更需要沉着和镇定!……
  勇敢不是鲁莽,只有头脑冷静的勇敢,才是最有效的勇敢!……
  我希望,从我们分校走出去的学员,将来都能成为一名大智大勇的人,而不是一名莽夫……
  只有做到视死如归,才能在战场上保持从容和镇定,才能多打胜仗!……
  从这一点上来说,刚才那位学员带给了大家更多的东西,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让我们以掌声谢谢他!……”
  “哗哗哗——”
  台下掌声雷动,而且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