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穿越重生 > 傀儡皇帝被迫内卷 > 第92章
  “是,”一直守在门外的韩应立刻应声,“属下定会保护好陛下。”
  第五十五章
  京兆府离皇城只有两条街的距离,出了安华门一路乘马车过去还没用上一刻钟。
  天气正好,街面上行人商客来来往往,一如往日般热闹,落在齐子元眼里却只觉得嘈杂,尤其瞧见京兆府门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百姓时,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还是他第一次没在这都城的街巷上感到悠闲和安逸。
  “陛下,”韩应刻意压低的声音从车外传了进来,“府门外人太多,为了免生事端,只能委屈您从侧门入府了。”
  “嗯,”齐子元应了一声,放下车帘又想起来问道,“孙朝回来了吗?”
  “回陛下,孙大人已经先行回了京兆府,”韩应回道,“此刻正在侧门外候着。”
  齐子元点了点头,而后才意识到韩应看不见,又开了口:“那我们抓紧过去吧。”
  虽不是微服出行,但齐子元素来不喜欢麻烦,今日的事情更不想声张,便舍了繁复的仪仗和銮驾,选了辆轻便的马车,随护的宿卫也尽可能地减到了最低,这才没惊动那些百姓,顺顺利利地绕到了京兆府偏门所在的巷道。
  孙朝果然已经候在了偏门外。
  “参见陛下,”眼见齐子元下了马车,孙朝躬身施礼,“刑部尚书吕励大人、御史大夫曾蔼大人已经候在内堂,大理寺卿孙久大人今日身体不适告了假,是由少卿周济桓大人代替的。”
  “无妨,反正现在大理寺实际主事的也是周济桓,”齐子元一边说着话,一边跟着孙朝进了侧门朝内堂走去,“宋清到了吗?”
  “宋大人和臣一并回的京兆府,现也在府内等陛下召见。”孙朝接了话,脚步却没有丝毫停歇。
  “先不急,朕要先见见那些举子,尤其那个杨诠,”齐子元道,“就在内堂吧,让几位大人一起。”
  孙朝应声:“是。”
  一进内堂,果然瞧见几张熟悉的面孔。
  “如此匆忙地将几位大人请过来,辛苦了。”齐子元在正中的椅上坐下,面色平静地受了几人的礼,“都坐吧。”
  “多谢陛下,”几人依言入座,口中还不忘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等的职责。”
  “今日还真是要诸位帮忙分忧了,”齐子元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意,目光从几人脸上陆续扫过,最后在周济桓脸上停留了一瞬,才转向等在一旁的孙朝,“带人进来吧。”
  京兆府的内堂并不小,却也不方便几十个举子同时入内,因而孙朝只带了杨诠一人进门,其他人虽被府役和宿卫拦在门外,却能听得见堂内的动静,便也没再吵着要同行,隔着一道敞开地门观察内堂的景象,也悄悄地打量着那个坐在上位的年轻皇帝。
  齐子元也在看着他们。
  几十人里有老有少,看衣着有的家境富裕,也有的略显窘迫。从面目来看有的神情激愤,也有的满脸懵然,面对披坚执锐的宿卫,不自觉地生起了畏惧退缩之意。
  除了都是参加过今年春闱的举子,在他们身上再找不到任何的共同之处。
  却能共同汇聚在这里,跟着那个杨诠一起指控宋清。
  杨诠……
  齐子元收回视线,终于看向了跟着孙朝进门后就径直跪在了堂中的人。
  “你就是杨诠吧,”虽然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这人不简单,但眼瞧着对方就这么跪在自己面前,齐子元到底还是没办法接受,淡淡开了口,“先起来再说话。”
  杨诠下意识抬起头,正对上齐子元的目光,犹豫之后站起身来:“谢陛下。”
  齐子元轻轻摇了摇头,凝神打量着这个离自己只有几步之遥的男人。
  从面相来看,这个杨诠估计比在座的周济桓还要长上几岁,体型富态,衣饰考究,只有两鬓微微花白,不知是先前就有的,还是这几天长出来的。
  大概是齐子元实在太过年少、气势不足,以至于第一次见他的杨诠没生起丝毫的畏惧之意,迎着明显考究意味的目光,依然神态自若。
  果然不是个普通人。
  “杨诠是吧,”
  齐子元收回视线,端起刚刚府役送来的茶,浅浅吹了吹浮在表面的茶沫,刚要喝又停了下来——临出门前陈敬千叮咛万嘱咐,京兆府内人多眼杂又无人试毒,以防万一还是不要用这里的茶点。
  却又不好直接把茶盏又放回桌案上,齐子元垂下视线,打量着杯盏上的花纹,继续道,“你控告此次春闱主考宋清私受贿赂、偏私舞弊?”
  杨诠应声,语气不卑不亢:“是,陛下。”
  “状告主考可不是小事,”齐子元抬起头,目光重新回到他脸上,顺势放下手里的茶盏,“你说他私受贿赂,偏私舞弊,是收了谁的贿赂,又偏私于谁?”
  杨诠回道:“自然是春闱会元冯谦。”
  “冯谦?”齐子元眯了眯眼,语气却还十分平静,“有何证据?”
  “学生亲眼所见,至于物证……”杨诠拱手道,“学生相信,只要彻查此案,一定会找到物证。”
  不知为什么,听完他最后一句话,齐子元的心头涌起了不好的预感。
  他微皱起眉,沉吟了一瞬又开了口:“物证暂且不提,你既然说自己亲眼所见,那就详细说说。”
  “是,陛下,”杨诠又拱手,“学生杨诠,闽州人士,三个月之前,与几名同乡一起到都城来参加三月的春闱。因人生地不熟,难免心生忐忑,后听说中书侍郎宋清大人也是闽州人,便由同乡们牵了线,提了家乡的土仪去府中拜访,盼得能结交一二,若是这次能考中,那将来同朝为官也算旧识,就算考不中……学生过往听说宋大人学识渊博、品性高洁,能得见一面,也算学生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