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林黛玉,只觉得可笑,也不知这小丫头有多少好日子可过。
当年南安郡主的母亲她也极好,一直娇宠着,但等到该出门的年岁,母亲像是被夺舍一样,恨不得赶紧将女儿嫁出去,之后也总是教训女儿要如何侍奉夫君。
眼看黛玉也慢慢长大,将来林夫人可不是也要赶着她出门,只待那时吃了成婚的苦头,黛玉还能有这般骄傲的神情?
天下的男子,又有几个好的呢?
南安郡主仍旧在笑,笑容僵硬,回敬黛玉一句。
“你也一样。”
两家的车队间错开来,一南一北,越来越远,一如那份浅薄得经不起考验的情谊。
路途中一份极小的插曲,兄妹俩走走停停,去年冬月离京,今年五月还家,可惜没有赶上端午。
自离京之后一直在路途之中,林珺比以前黑瘦了许多,黛玉倒是没什么变化,略长高了点。
两人家中的丫鬟都没带去,现在跟在身边的是冷先生家的小厮和嬷嬷。
贾敏见儿子女儿平安回来,这一路走南闯北,竟然没有生病,一面庆幸,一面又心酸。
霍云安肚子已经很大,行动不太方便,家中都备好了稳婆和医女,想来就是这几日临盆。
贾敏一时看看儿子,一时又看看女儿,半点舍不得错过。
她看黛玉有模有样归置各样行礼,预备过几日去探望贾母的衣裳。
黛玉出门一回,身边的嬷嬷丫鬟少,真是学得不少技能,更加能干。
黛玉回身冲母亲微微一笑:“还好我路上催得紧,一直担心回到家中,赶不上我们小侄儿出生呢!”
黛玉就担心这个,她哥哥在外面还没玩够,总说莫急莫急。
贾敏太想念女儿了,今夜非要和闺女一起睡,丫鬟们还没把贾敏的被褥搬铺好,就见林璋屋里的大丫鬟慌慌忙忙跑过来。
“太太,大奶奶发动了。”
贾敏还没拆头发,赶紧穿上衣裳。
黛玉也把衣裳穿好。
贾敏的有几分紧张,也有几分期待,拉着黛玉就走:“你回的是好时候,真叫你赶上了!”
贾敏和黛玉一路过去长子院中,但见产房里已是有人端着水进进出出。
贾敏生过三个孩子,一看便知道儿媳已经发动好一会儿了。
责备道:“怎么不早传话过去!”
林璋赶紧解释:“稳婆说一时半会也生不下来,我便想着让母亲和弟弟妹妹多说会儿话。”
贾敏恨铁不成钢瞪大儿子一眼:“就是说话也不急在这时候。”
说完提步就进去看儿媳状况,又让黛玉和哥哥一起在外等着。
霍云安底子好,头一胎生的顺,没见产后出血,最要紧的是,头一胎就得了一个哥儿。
这是前世林如海想都不敢想的事!
前世这个年纪,林如海已经埋在黄土中了。
第二日天亮,黛玉迫不及待就来看侄子:“这小侄子,说不准像谁,有些像嫂嫂,又有些像哥哥。”
林珺也凑过来,昨儿他辈分又往上涨了一截,现下已经是叔叔了。
林珺把脑袋挤过来:“是因为哥哥和嫂嫂就是人家说的夫妻相,本来是像。”
贾敏看这兄妹俩围着新生儿叽叽咕咕,好像回到了黛玉刚出生,林璋和林珺围着小黛玉的时候。
时间过得真快啊!
新生儿要洗三,荣国府作为外祖家,乌泱泱来了一大群人。
崔氏领着儿媳和孙子,王夫人带着李纨和贾兰、探春,还有尤氏、贾蓉新娶的媳妇。加上小厮丫鬟,带的各色礼物,排了长长一个串马车。
黛玉招呼着客人进来:“原本想着修整几日去见外祖母,哪知家中有事。”
崔氏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气,她是真真为林家高兴,长子长孙,好兆头。
“是大喜事,老太太高兴得很,今儿一早就催我出门!”
过了洗三仪式,崔氏要人赶紧把孩子抱进去。
又道:“咱们看也看了,莫要打扰她休息,前面说话。”
贾敏让丫鬟们在花厅摆桌子。
崔氏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怀里搂着贾桂:“这可好,前儿桂哥还念着要和表弟一起念学堂,这回就有了!”
王夫人没什么说的,贾兰也不怎么说话,林珺过来领着二人去书房玩。
贾敏和嫂子凑在一起说话,王夫人觉得困,贾敏嘱咐丫鬟好生伺候,送到客房歪着。
贾敏当了祖母,也关心崔氏:“要说琏儿媳妇生了桂哥也有几年,怎么还没有动静?”
谁都想要多子多福,先前贾赦养下的孩子也不算多。
崔氏也有点发愁:“这怎么说得清,她没动静,屋里放了几个人也没消息。咱们家孩子不多,不拘谁生的,多有几个才好。”
崔氏以前也没管着贾赦不让纳妾,但是贾赦年轻时候也没留下几个孩子。
这一二年贾桂大了,儿媳一直没动静,那儿媳早就往贾琏屋里放人,却也没添丁。
是以先前贾珠那边有个通房没了胎,崔氏才会可惜。
这些事不能强求,两人也只能安慰全凭着天意。
黛玉和探春许久不见,难舍难分,贾敏看出来黛玉想留探春,碍于二舅妈不好提,贾□□动对王夫人道:
“黛玉回来也没个伴儿,叫探丫头在家里玩几日,她们姐妹好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