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花翻涌,血祖枯老的面容缓缓浮现在铜镜上:
  “娃娃,难得你张口啊。说罢,什么事?”
  明帝对他言语间的戏谑丝毫不以为忤:
  “朕想知道,朕母后之死,郭皇太后究竟有没有参与其中?”
  血祖桀桀笑道:
  “这个简单!只要你拿来一件郭皇太后随身用过的物件或者是她身上的什么东西,老祖我自然知道前因后果。”
  明帝目色微皱,似是极力在脑海中搜寻与郭皇太后相关的物件,但他这许多年对郭皇太后一直非常冷淡,哪里有什么郭皇太后的物件?
  一旁毛后却轻松道:
  “这个简单,孙女大婚之日,郭皇太后曾送给孙女她手上的一只玲珑翡翠白玉镯,其作工精巧,品质极佳,孙女便一直带在腕上。”
  说话间,已从手上摘下了这枝玉镯,其通体温婉如玉,显是件宝贝,也难怪连毛后这等见过世面的人儿也爱不释手。
  还不待毛后反应,那枝玉镯已然掉入血盘之中,直将血祖的脸激得面目全非。但那镯子眨眼间便浸入血中,股股腥气深入玉镯,目可能见。毛后心中一阵可惜,眼看这世间珍品竟就这般毁了。
  不多时,那血盆伸出一只血手擎起玉镯,血水顺着玉镯流下,很快便呈现出本来的颜色。但玉镯受血气浸入,却再无方才那般温婉的光泽,反倒透着股股幽光,十分诡异。
  “这郭皇太后非是等闲!”
  血祖的言语间透着些许不甘:
  “以本尊无边法力竟只能窥得一团混沌,非得是圣人一级护持!算不得!算不得!”
  毛后一怔,连玉镯被毁的痛心都被冲淡了:
  “什么?连老祖也算不得?”
  血祖似是被打击不小,重重的喘着粗气。
  看得明帝冷笑一声,那血祖何曾受过这等闲气,眉目微沉道:
  “娃娃!这世间,本尊若算不得,旁人便更看不破!”
  明帝却没理会,转身回往寝宫。
  他内心涌动着无限杀机,激荡得整张脸都扭曲变形了,也许,只有无尽的杀戮才能平复他心中的浓浓杀意。
  次日,曹真抵达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原来,曹休病逝,他九世未成,仍需轮回历劫,故而曹真顶替了曹休的位置。
  曹真本想赶到洛阳为卞皇太后发丧,只可惜,他身子本就不好,路上耽搁了不少,竟就这般错过。
  曹真受封当日,当朝上表,欲利用魏国兵力上的优势,分兵数路伐蜀,以自己为主力从斜谷进军,一举消灭蜀军汉中势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曹真话一出口登时朝野震惊。谁也没想到,三国鼎立之势方现一年,曹真便要大规模伐蜀,实是有违天意。
  朝上虽无反声,但下朝后,司空陈群立刻上表,对曹真主力进军斜谷提出置疑。毕竟斜谷乃当年曹操进军张鲁时行军的路线,补给耗费巨大,以曹魏目前的国力来说也是捉襟见肘的。
  一时间,整个洛阳都沸腾起来,街头巷尾荼余饭后,人们都在议论曹真伐魏的事情。身为三大辅政大臣之一的司马懿当然也在密切关注着事情的进展,更与其二子已经探讨多次。
  其实,谁都知道曹真欲举兵灭蜀,只有一线之机,但谁也不清楚这位大将军为什么会突然做下这样的决定。
  司马师看着司马懿道:
  “三国之中,我魏国实力最为雄厚,即使再经历一次石亭之败,也难以撼动大魏的根基。其实大司马关心的是父亲大人的态度,父亲大人想怎么做?”
  司马懿高深一笑,不答反问道:
  “如果你是为父,你会怎么做?”
  司马懿对两个爱子寄予厚望,一直循循善诱,时刻不忘教诲。
  司马师若有所思道:
  “若儿是父亲大人,儿当静观其变。”
  司马懿耐人寻味一笑,看向司马昭:
  “昭儿呢?”
  司马昭道:
  “大将军此举大违常理,让儿想起先祖。父亲大人虽与其有姻亲,但天下毕竟是姓曹的,父亲大人不可不防。若儿是父亲大人,或许会效仿陈司徒上表劝谏。”
  司马师为之动容,司马昭所言让人不得不深思。
  司马懿笑笑道:
  “昭儿说的不错,大将军一直对我深怀戒心,忌惮非常。但正是因此,为父才当韬光养晦啊。”
  政局凶险,处处暗礁险滩,只要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覆之地,与其去揣摩,不如什么都不做。
  二子会意,齐齐点了点头。
  短短几天,反对的奏折如雪片般飞进宫里,反声极强。
  一时间,明帝也拿不定主意了,毕竟方经石亭大战,魏国损失颇重,虽未动根本,却已伤及发肤,若再经历一场石亭之战,怕是真要动摇国本了。但看曹真的架势,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其为大魏支柱,实是不好驳了其面子。明帝与朝臣连连讨论了几次,还是全无头绪,他甚至有种冲动去后宫问问老祖。
  明帝没有去后宫,而是把刘晔留了下来。刘晔是三朝重臣,对于他姓什么,明帝并不关心:
  “方才诸臣商讨,刘公一直未发表意见,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晔躬身道:
  “臣以为蜀国弱小却屡屡叩边,我大魏当适时予以痛击以彰国威,故臣以为可以征伐。”
  明帝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刘晔退出大殿,正碰到一众朝臣,原来这些朝臣见陛下将刘晔留在殿上,料想是要单独问其伐蜀事宜,故而都未散去。
  中领军杨暨平日里与刘晔私交颇好,便待众发问道:
  “子扬以为大将军伐蜀之事如何?”
  刘晔正色道:
  “司空(陈群)所奏合情合理,当然不可伐蜀!”
  这些朝臣多是倾向于不伐蜀,闻言无不拍手称赞。
  杨暨虽非修真中人,但他身为中领军掌管禁军,颇受明帝宠信,便被召入宫中询问伐蜀之事,杨暨是铁杆鸽派,当即表示不宜出兵,更趁机道:
  “刘子扬三朝老臣,陛下何不听其之意?”
  明帝闻言大觉好笑:
  “听其之意?那你是让朕伐蜀,还是让朕不伐蜀?”
  杨暨当即道:
  “刘子扬曾与臣言,其认为不可伐蜀,陛下这般说是为何意?”
  明帝大为惊诧:
  “他对朕说可伐蜀……”
  杨暨哪里肯信,明帝当即传刘晔入宫当面对质,刘晔却只是不言。
  待杨暨退去,刘晔才道:
  “陛下!伐蜀乃国之大计,岂可轻易表态?若为蜀国奸细所乘,岂不早有准备?”
  明帝闻言方自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