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急的,都忍不住的跳起来想要冲到电视台去问清楚了。
然而到底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我去打听打听到底什么情况吧。”
老大哥到底是稳重的,先安抚了那些脾气急躁的,才又拎着水果罐头,用布包着一条香烟去找电视台里的那位老熟人,老熟人看见是老大哥,本来是不乐意招待的,可人家是拎着东西上门的,他也不好推辞,便收了东西,转头让自家媳妇儿给整了两个菜,关上门来喝酒。
酒过三巡,老大哥终于说到正事儿上了。
老熟人也有些醉了,他一抹脸:“这事儿,可还真不能怨咱们台里。”
“怎么说,您给指教指教啊。”
“你知道京美吧。”
“知道知道。”那可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单位,不说别的,就那房子就是京城里独一份儿的,更别说人家年头刚得了两项国际大奖,当时报纸上可是连续报道了三天呢。
“人家京美的厂长亲自上门去找了咱们台长,项目企划书写了五六本,每一本掏出来都有五角钱硬币那么厚,据说每一本的内容都不一样。”
老大哥垂着眼睑,蹙紧了眉头,吧嗒吧嗒的抽着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说你们不服气啥呢?当初做综艺频道,你说说你们,连个本子都不往上递,现在被人截胡了,有啥好委屈的?人家那一本本的项目做出来,做三个台都绰绰有余了。”
老熟人喝了口酒,感叹道:“时代变啦——”
“现在可不是讲人情的时候了,得肚子里有货才行,你们啊,也别老抱着你们的老规矩,得知道变通了。”
老大哥听得沉默,想着心酸。
带着满肚子的寒意,他离开了老熟人的家里。
回去后,面对妻子和徒弟们的视线,他没敢多说什么,而是装作醉醺醺的睡下了,第二天天没亮就起了,找了几个熟悉的人坐在一起愁眉苦脸的商量对策。
最后几个人一琢磨,电视台那边先别急,倒不如先去问问那位京美的厂长。
于是正在办公室看项目的苏锦绣就迎来了几位曲艺界的老前辈,她很懵啊,她跟曲艺界那是八竿子打不着吧,要说唯一有点儿关系的,那就是邻居是个唱京剧的。
虽说很懵,但还是亲切的接待了他们。
小郑为他们上了茶。
几个老前辈坐下了,热茶进了嘴,才觉得自己是唐突了。
这不明不白的跑上门来,开口就问电视台的事,会不会被人打出去啊,大家伙儿对视一眼,都有些如坐针毡。
苏锦绣先安抚了一下他们,见他们稍微放松了一些后,才询问起了来意。
这一问,才知道,对方来的目的是为了电视台的三台。
原来的三台是准备做综艺频道的,如今因为苏锦绣的插手,改为少儿频道,这些曲艺方面的老前辈们自然是坐不住了,估摸着已经在电视台那边碰壁了,才想着跑到京美来找她。
“都别着急,慢慢说。”
苏锦绣拿了个本子,开始记录这些老前辈的话。
老前辈们都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了,却没想到这位京美厂长态度居然这么和煦,不仅没有骂他们,还掏出本子记录下来,似乎有和他们商讨的意思。
他们又对视一眼,才开口说起如今曲艺界的艰难。
这一说,就是半个小时。
当然,其中至少有十分钟都是在大倒苦水。
说完后,苏锦绣看了看笔记本上的记录,最终叹了口气,这些老前辈们还坚持着老一辈儿的思想,她也没说他们说的不对,而是直接了当的提出解决办法。
“三台做少儿节目,咱们这边已经和电视台那边敲定了,改肯定是不能该了。”
话音落下,对面几个老前辈的情绪一下子躁动了起来。
苏锦绣连忙安抚:“但是你们也别着急,我说个办法,你们看,这样可行?”
“您说。”
“咱们这厂子是专门做动画的,您看,要不这样,咱们出个工作组,由你们提供音频,我们这边提供动画,咱们做一个曲艺类有声动画怎么样?”
老前辈们一时间有些听不大懂,神色有些迷茫。
倒是其中年纪最小的那个,想了会儿,稍微有点儿反应过来了。
“您是说,咱们不用上台表演,而是把咱们表演的节目给录下来,录成磁带,然后画面是你们画的动画?”
苏锦绣点头:“对。”
“那不行!”
老前辈想也不想的摇摇头:“咱们这行当,吃的就是台上的饭,这不露面儿怎么能看见观众的反应呢?”
“那您去电视台录节目,也看不见观众的反应啊。”
这倒是真的。
“而且,录一档曲艺节目成本多大?我这放个动画片成本才多大?你们在台上表演,下头坐着叫好的都是些什么岁数的人?我们这看动画片的是什么岁数的人?”
“这……”
“说到底,您表演节目也没想只给老头老太太看吧,更多还是希望能让小朋友看到吧。”
苏锦绣继续不遗余力的忽悠道:“再说了,咱们少儿台也不是只有动画片,平时咱们频道也是会组织一些活动的,就目前来说,就考虑做《梨园春》、《民乐少年》之类的活动,您要是想要加个曲艺的版块,譬如什么《曲艺小天才》之类的,咱们也不是不能做啊,到时候咱们着急一些好苗子,再请您们几个做导师,一起录节目,说不得你们还能在节目中找到心仪的弟子呢。”
若说之前还有些茫然,这番话一出,倒是真让他们意动了。
说到底,他们在乎的是什么,吃穿那都是次要的,更在乎的是传承。
老一辈儿的人,拜师的时候那都是三跪九叩的,师父在自个儿的心里,那都是跟亲生父母是一个档次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刚刚还听到了《梨园春》的企划,这岂不是早早的就把戏曲给安排进去了?那他们曲艺要是没进去,岂不是要落后了?
既然三台不能成为完全的综艺台,那他们这些曲艺人就得想办法进三台了。
本来雄赳赳气昂昂的过来找苏锦绣算账的几个老前辈,突然就入了圈套,愣是在录音室录了一段相声才回了家,其中还有个是专门讲评书的,苏锦绣为了让他找到感觉,还特意给他拉了张桌子,惊堂木、折扇、热茶,都给上了,人家录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还全程录像了,回去的时候都高兴的哼着曲儿。
等进了院儿门,看见弟子们那殷殷切切的眼神,才恍然大悟,一拍脑袋。
他们这是被套路了。
苏锦绣倒是没觉得自己套路了别人,她将这个曲艺动画的项目交给了小朱。
当初小朱进京美是以学徒工的身份进来的,这些年,跟着师父们学了不少,虽然转为正式工,可还没到能独立项目的时候,所以这种音配画是一个很好的过度时期,苏锦绣让他自己去找组员,成立个项目组,最快速度的把第一期做出来。
小朱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拿着项目书就去找组员去了。
三台的建立并没有那么顺利,资金并不宽裕,京美自然是愿意出钱的,可问题是三台那边不敢多收,要是收多了,最后这个三台容易被京美架空,宋玉轩听说后,立刻以海燕服装厂的名义做为赞助商,赞助了三台的《梨园春》和《古诗词大赏》两个节目。
苏锦绣作为赞助商的侄女儿,三台幕后资金的提供者,自然有一定的话语权。
她先和这两个节目的导演聊了一些想法,然后又帮着节目组做了邀请函,邮寄到各大中小学的校长手里,诚邀更大城市,各大学校的精英少儿到京城来参加比赛。
在寄信的同时,还在报纸上刊登了报名方式,下面有报名用的报名表,只要剪下来填写好了,邮寄到三台编辑部,他们整理好了,会一一给于回复,告知他们参赛的时间。
又在各个城市里面设定了初赛点和复赛点,只有真正进入决赛的,才能到京城来录制节目。
而他们到京城来的食宿,都由海燕制衣厂给包了。
最重要的是,苏锦绣还找到了教育局,从里面领了几张奖状,这些奖状上是盖了教育局的图章的,以后要是报名重点学校的时候,这些奖状将会成为他们成功的勋章,让他们在和别人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
一时间,因为这两个比赛都躁动了起来。
《梨园春》还好,毕竟专业性太强了,普通孩子是没办法参与的,但是《古诗词大赏》却不一样,这是一个所有孩子都有机会的比赛呀。
苏家这边也听躁动。
不为别的,只为隔壁的几个小哥哥小姐姐都要报名参加梨园春。
第171章 倒打
云蔚莱他们要参加梨园春,周末一大早一群师兄师姐们就回来了。
他们有的如今在文工团工作的,也有进了剧团,结果被选去拍电视的,还有就干脆在剧团唱戏的,总之,一大早院子里就闹腾的很。
八两他们几个周末都爱睡懒觉,迷蒙着隔壁就开了嗓。
陌生且圆润的声线让三个人猛地打了个激灵,瞬间清醒了过来。
“刷拉——”一声,八两床边的帘子被一把拉开,已经换好衣服的八两跺跺脚:“哥哥九两,快点起来,咱们去隔壁看看去。”
那声音陌生的很,一听就是来其他人了。
“人家家里来人了,咱们去不好吧。”九两揉着脑袋迷迷糊糊的坐起身来,掀开被子下床,晃晃悠悠的去旁边的卫生间放水。
圆圆则是跪在床上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让外头的新鲜空气溜进来。
清晨的空气是凉爽中带着水汽的,扑面而来只让人睡意清空,骤然清醒。
三个孩子换好了衣服,直接小跑着往苏锦绣他们住的院子里跑,‘砰砰砰’的敲门,不一会儿,门没开,旁边的窗户被推开了,宋清华披着衣裳探出脑袋:“你们吵什么,妈妈还在睡呢。”
“爸爸,我们可以去隔壁么?”八两立刻缩起脖子,捂住嘴巴。
“这么一大早的去人家家里干嘛?”
宋清华自然是不允许的。
八两顿时失望不已,旁边的九两打了个呵欠:“我说不行的吧,咱们回去晨读吧。”
“好吧。”
八两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过分了,有些蔫。
圆圆揉揉她的脑袋:“等过会儿咱们过去找蔚莱哥?”
“行!”八两眼睛一亮,一把抱住圆圆的胳膊:“还是圆圆哥哥对我好,哪像九两那个臭蛋。”
九两吐了吐舌头,翻了个白眼,慢悠悠的往自己住的院子里走。
晨读完了吃早饭,吃完早饭就开始做周末作业,九两一如既往的专心致志,外面的任何声音都无法让他转移注意力,圆圆写作业也很认真,不管正确率如何,至少态度在这儿,只有八两一个人,写两个字就忍不住竖起耳朵听隔壁的动静儿。
一直到下午,隔壁的那群师兄师姐们才鱼贯着告辞。
等人都走光了,一直暗中观察的八两才拉着有些不情愿的兄弟俩,脚一跨就到隔壁去找云蔚来去了。
一进门就看见云蔚莱正在师父的监督下跑圆场,看见八两他们时,脚下一个错乱,就听到师父爆喝一声:“别挺,听板儿。”
云蔚莱精神一凛,瞬间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