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莫怕,莫怕,乳母在呢,莫怕啊……”
  等到将他哄好了,轻柔放在床上时,就会拍拍他的手,“拍拍就好了……”
  那活计正收拾完东西,一转眼却见主人脸上落了泪,吃惊的瞪大了眼,“郎君?”
  范远才闭了闭眼,伸出手将脸上泪水抹去,声音依旧平静,“无事,你好好照看。”
  他起了身,一旁的仆从连忙跟在了后面。
  活计奇怪的望着主人上了马车离去,挠了挠头,为何每次都是这般,来了坐在前面不干什么就又走呢。
  马车上,范远才看了看天色,朗声道,“去丞相府。”
  他会为母亲讨回公道。
  让那个害死她的人,得到应有的报应。
  ****
  “你怎么还不走。”
  赵树清给自己的宝贝花浇完水,转头一看便见着那穿着华贵的帝王正坐在秋千上,悠哉悠哉的摇着。
  “朕在等客人。”
  卫明言捧着书,挑眉笑道,“进了户部,可该是给朕想个法子挣钱了?”
  赵树清无语的放下了手中自制的洒水器,“那棉花与马铃薯挣得还不够多么?”
  “这些都是要交给百姓的,朕可不会为了些许银两,便将原本可以活万民的东西占为己有。”
  帝王将放在地上的双|腿收回,“张元,过来,给朕推推。”
  一旁的张元立刻小步跑了过去,一下一下推着坐在秋千上的皇帝,一边推着,还要一边小声的谄媚道,“陛下,这个力度可以吗?”
  “嗯,舒坦。”
  卫明言将书随手丢在了石桌上,微微往后靠着,出主意道,“不若这般,树清你若是想出来了个挣大钱的物什,朕便封你,嗯,封你什么好呢……”
  赵树清原本无动于衷的神情一顿,神情冷淡的转过了头,双眼中满是平静,心中却泛起了激动的小浪花。
  王爷!!
  封王爷!!
  封王拜相,走上人生巅峰的正确穿越路线终于来了么?
  卫明言没说出口,看着赵树清望过来的视线,点了点头,“对,就是你想的那样。”
  上道!
  赵树清浇花的动作都快了几分。
  难得,古代皇帝居然也有善解人意的一天。
  让他来好好想想,现代什么东西搬过来能赚钱呢。
  他这边面上风轻云淡的想着,那边坐在秋千上快乐享受的帝王已经在畅想起来了,“日后,外有范远才与郎素守国,内有树清你安顿国库,朕啊,只管着带着玖儿四处玩便好。”
  沉浸在即将封王喜悦中的赵树清默默在心中嘲笑着这个异想天开的古代皇帝。
  还他安顿国库,等到王位一到手,他才不管呢。
  还有那郎素与范远才,这两个一个比一个不靠谱,一个比一个没心眼,守国?还是先把自己给守好吧。
  想着,他浇水的动作就更加轻快了。
  也是,他到底是个现代人,智商碾压古代人那不是轻而易举吗?
  嗯,决定了,等到当上了王爷,他就什么事也不干,只等着指使别人干活。
  没错,这才是正确的路线。
  第252章 我是好皇帝(12)
  自柳国主动与匈奴开战到现在, 已经足足六年有余,这六年中,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国君果真不负他曾在收回榕城时‘要将其余六城全部收回’的誓言,朝廷始终源源不绝的将物资运往军中,支撑着他们打下属于柳国的城。
  一座又一座被匈奴人强占了的城被打下,一个个被当做畜生奴役了十几年的柳国人被救出放回家乡。
  从最简单打下的榕城,到了现在最后一座肖城,整整用了六年的时间。
  这六年中,柳国军早已今非昔比,他们穿着最保暖的棉衣,手上就连武器都个个精良,自从陛下派遣了专使跟在了军中,每天抱着纸张四处转悠,时不时在上面记下几笔后, 军中原本还有的几分浮躁都不知不觉的消失不见,每个汉子都俨然是一副忠君爱国的正义面容。
  不能不这般啊。
  自从这名曰专使的人来了后,他每天都会特意观察军中事务,无论是大将军, 还是小兵卒, 只要被专使发现了特殊之处,便会将姓名记下, 再写下专使认为特殊的地方, 等到一个月期满,这些纸张便会被放入箱中, 有专人快马送入京都,呈到御前去给坐在龙椅上的九五之尊看。
  专使来第一个月的时候,满军都以为他就是来专门记下他们名字来打小报告的,每个人心中都警醒了几分,生怕被这位专使逮着打报告。
  结果箱子被快马送入京中,再来时,却是带来了陛下的圣旨,里面写着要嘉奖哪几位兵士。
  有品级的武将也就罢了,从未面过圣的小兵卒被点名时险些没有被这个巨大的馅饼砸晕。
  直到上面宣读圣旨的人念了籍贯,周围人催他上去,这才晕乎乎的上去领了奖。
  他得到陛下的恩奖不是为了别的,正是因为他在军中打下一座城池时,从始至终都没有动城中一针一线,甚至还帮着被吓坏了的柳国孩子找到了父母。
  攻破城不砸抢,这是军中新下来的规矩,只是这些兵们早就习惯了抢夺战利品,执行的一般罢了。
  知道这小小兵卒为何也能得到奖赏后,周围兵士们羡慕嫉妒的同时又有些恍然大悟,他们就说呢,攻城那天专使这样一个白面无须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为何非要跟在后面,感情是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望着小兵卒颤抖着手接过托盘上的银两,落在他身上羡慕的视线就又多了几分。
  匈奴人一向是不会享受的,就算是这些城曾经繁华,也早就在十几年前的祸事中被抢了个干净,他们那日看着都高高兴兴去抢东西了,可哪里有这兵卒得到的奖励多。
  早知道不抢东西便有此等好事,他们也就不抢了。
  而还没等这些人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当着专使的面安安分分,上面奖赏的名单念完,便又开始念需要惩罚的名单了。
  这些人则都是一些平时不上进,只晓得躲懒的,在破入城时倒是威风不已,居然还有人去抢夺朝廷专门派下来给这些受苦百姓的衣物。
  前面那些躲懒,战场上装尸体的,俱都是直接被拉到了台子上,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打了三十大板。
  而剩下比较严重的可就没这么轻的处罚了,直接便被赶出了军队,并且此生都不得入军。
  这句话若是放在了两年前,对于被驱逐出去的人来说也许还是好事一件,不定要多么欢天喜地。
  可放在现在,谁不知道他们当兵的兵饷多,一年四季还都发衣裳,军中伙食更是给的足足的,在外面能将家中吃穷的半大小子来了军中,便如同掉进了福窝一般快活,虽说每日操练要艰辛些,可有了这把子军中练出来的好手艺,即使是日后从军中退了下去,那也是比起一般汉子要强出不少来。
  与匈奴人对战时初始还有新入军的人害怕,可他们这边拿着被朝廷分发下来,锋利的长刀,那匈奴人手中只有抱着废弃布料的弯刀,有的还会因为长期使用而钝下来,这要是搁在他们柳国,哪怕刀口只是缺了一个小口,都会被换上一把新刀的,可放在匈奴,他们也只能拿着坑坑洼洼的弯刀与他们对战。
  冬日对战时,他们吃的饱饱的,有时还有羊肉汤喝,虽说一人也只能分到一块肉,可和饿的面黄肌瘦的匈奴人比起来,这心中的感觉自然是美的。
  他们穿棉衣,顶多也就手脚冰冷了些,那匈奴人可是从头到脚都是受着寒风的。
  一方吃饱穿暖,一方却是忍饥挨冻,对战起来,柳国人赢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若是在战场上受了伤,不能再作为平民生活,只要报告上去,便会被朝廷安排着回到家乡做工,往往像是他们这样受了伤的兵将回去,总能被分配到最轻省的活计,发下来的银两又足够养活一家老小。
  若是不幸死在了战场上,朝廷还会派下抚恤金来,抚恤金层层松下,陛下早就言明了抚恤金的数额,若是有亡者家眷收到的数额不对,朝廷必定会严查到底。
  哪怕是贪一两银子,那贪下的人也要人头落地。
  这样的好待遇,别说是匈奴了,就连先帝在时都是没有的。
  往日人人都惧怕参军,亦或者是被强行征兵,生怕去了战场没了命家中老小无人照应,甚至有汉子为了不被抓去,不惜扮做女子的。
  再看看现在,每年征兵根本不用朝廷派人去每家每户的催促,早早地就排起了长队,有因为身体原因被刷下去的,心里多多少少还要难受几天。
  此刻的柳国,说是人人习武也差不多了,毕竟自从陛下喜武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先是大户人家督促着家中子弟练武,接着又因为想进军队又因为没有他人孔武有力的百姓们暗自偷偷练习,只为能够挤到军中去,好好的打一打匈奴人。
  六年中,柳国百姓们对于匈奴人的看法变得很快。
  曾经的惧怕,成为了此刻的跃跃欲试,恨意没有让他们变得胆小如鼠,反而让他们努力的想要与匈奴对战。
  因为这些新鲜的血液,再加上军中总是跟着专使,每一个人都努力的充实着自己,柳国军,早已不再是曾经那般。
  当他们喊着口号,冲破了城门,杀进肖城,宣布最后一座城也被夺了回来时。
  柳国,终于是完整的了。
  ***
  肖城里面活下来的柳国人很多,而最让朝廷头疼的,还是一些无父无母,连自己长辈籍贯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孤儿们。
  比起曾经也繁华过一时的榕城来,肖城地形不稳,原本就挨着边境,也是当初第一座被匈奴占据的城池,活下来的正统柳国血脉并不多,大多是与匈奴这边奴隶通婚下来的人。
  长辈活着还好,若是生养下自己的爹娘已经去世,对于他们来说,便真不知道自己是柳国何处人氏了。
  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已经不算是柳国人了。
  可卫明言还是下了旨,让大军回朝时,将这些无父无母,也无籍贯的孩子们带回来。
  现在朝廷正要建立信鸽站,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些孩子们虽然身上流着一半的匈奴血液,但他们从小便被匈奴当做奴隶,干着最苦的活计,被匈奴人所鄙夷,比起给吃给喝还给穿将他们当成自己人的柳国,该怎么选择,不是一目了然吗?
  若是真的有那坚持自己是匈奴人不肯跟着大军一道走的,他们也不会强留,反正匈奴也被打怕了,柳国又正忙活着搞建设,估计短期内,两国之间不会再有什么交战了。
  柳国军进京时,可谓夹道相迎也不为过,柳国现在崇尚武艺,而对于这些真正上了战场将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的将士们,简直恨不得冲上前去好好诉说一番对他们的仰慕。
  被从肖城救下来的百姓们喏喏的走在一起,望向周围的目光中满是新奇。
  从小被当做奴隶长得还好,只以为他们的本国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可也有那年老的,曾经来过京都的百姓,看向四周的视线迷茫极了。
  这地上铺着的是何物,为何能让道路变得如此平坦。
  还有街道上怎么会有未蒙面纱便出来的小娘子,她们怎么好在大街上喊着男子名字,这般就不怕被家人训斥吗?
  他们走着,如郎素范远才这等有官职的却是骑在马上,六年时间匆匆而过,郎素早就不是昔日的白嫩|嫩小郎君的模样,五官彻底变作了成年男人的俊朗,肤色是被晒过的小麦色,就连肩膀都比曾经宽了不少,此刻穿着一身铠甲,望着楼上正叫喊着他们名字往下撒花瓣的小娘子们,意气风发的与好友笑道,“咱们这此次回京都是这个架势,也不知晓何时能变些新的花样出来。”
  与他并骑的范远才面容倒还是如同六年前那般白皙,五官未有太大的变化,看着却沉稳又文静,与曾经的那个纨绔子弟判若两人。
  “怕是再无下次了,既然肖城被收了回来,陛下想必不会再找匈奴的麻烦。”
  两匹马带头走在前面,走到楼下时,楼上的小娘子们更加兴奋了,其中也不乏穿着华贵的小娘子,激动的往下洒花瓣,尖叫着喊他们的名字。
  作为被陛下亲自提拔,又不负众望几次立功的两位小将军,他们二人在京中的名声一向不错。
  一朵花瓣落下,恰好掉在了郎素头顶,他无奈的伸手拿了下来,叹了口气,苦中作乐道,“还好是花瓣,若是那香囊,我还不得疼一下。”
  范远才轻笑一声,“陛下早就下旨,不准丢除了花瓣以外的物什,以免砸到过往行人,你可放心了。”
  “丢花瓣也不好啊,她们肯定在这花瓣上喷了香,等到这条街走完,我怕是全身都香气扑鼻了,又要与九娘好生解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