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穿越重生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21节
  贾敏叹道:“去了,咱们在京城里,离二姐姐家远得很,也只能让下人们走一趟。”
  林如海点头不语,虽然知道贾敏痛失姐妹伤感,但到了各地官员进京述职的时候,他如今做官已将三年,考绩极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是留在京城升职,还是外放出京,按着他的意思,必然是后者,哪怕外放出去品级不高,也比做这劳什子修撰强。
  翰林院清贵,但也清闲,没有正经实职,林如海常做的是替宣康帝写圣旨,一笔字练得越发好了,纵然不及二王颜柳,也比一般人强十倍,十道圣旨里有八道是他亲笔所写,消息也较他人灵通,常有人前来打探,幸而他知晓厉害,从不曾吐露半分,令宣康帝十分满意。
  不等他的前程的如何,程胜却被外放到云南做知县了。
  林如海想起沈傲之在云南,今已连升二级,圣旨前儿才发下去,程胜外放之地便在他的麾下,给程胜饯别时忙将书信一封并些礼物托他捎给沈傲之。他们都知道三年一任,今日一别,相隔千里,通信来往十分不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便是程胜再回京城他也未必仍在京城,因此饯别宴上难免有些伤感。
  程胜也知道云南蛮夷杂居,民风剽悍,常有官员折在那里,今日自己所得的职缺便是县令不曾安抚好异族死在任上,方点他过去,因此并没有掌权一方的喜悦。
  林如海道:“兄莫如此,我辈读书人岂能知难而退?何况云南一带四季如春,风景如画,只需善待百姓,调解各族纷争,待得三年一满,未尝不是一件功绩。另外,我已在信中托了表兄,他在云南已有三年,想来有些经验,到时你持信过去请教,定会倾囊相授。”
  程胜谢过,心中感激不尽,道:“不知兄将何处去?”
  林如海摇头道:“我尚不知,还没有消息呢,无非是留在京城,或是外放。”
  程胜道:“圣人素来看重,不管是留在京城,还是外放出京,以兄之本事,定然会胸有成竹,只盼你我将来能有在京城相见之日。”以他们的品级,即便是任满,也未必能回京,须知外放官员三品以上方能进京述职,余者皆由上峰考察。
  林如海笑道:“定有那一日。”
  当下,两人饮尽杯中酒,程胜独自上路不提,云南之地艰险,他不敢带家眷同往,便托林如海夫妇在京城中对他们多加照应。
  送走程胜不久,林如海一如往常地上班应卯,昨日林睿一夜不曾好睡,无故惊醒了几次,啼哭不止,他和贾敏只此一子,爱若珍宝,忙着请医问药,好一阵子忙乱,夫妇二人不敢入睡,皆守在床前一夜,至清晨林睿安稳些了他方匆匆出门。
  因此林如海不免有些困倦,只强打着精神处理公务。
  他在翰林院已当差足足三年了,本就是有手段的人,除了寥寥几个人依然妒忌外,余者皆同他好,何况圣人重用,旁人更加不敢对他如何了,因此他在翰林院中竟是如鱼得水。
  李恂从朝中回来,见状,把他叫到跟前,问道:“怎么说昨儿你们府上请了大夫?”
  林如海忙道:“劳大人惦记着,犬子小恙,故忙了一宿,但不敢耽误公务。”
  李恂知道林如海夫妇如何疼爱林睿,虽知此时说这些极为不当,仍忍不住问道:“大夫怎么说?如今可好了?”
  林如海点头道:“吃了药,今儿早上便安稳些了。”
  李恂点点头,不再多问,反而说起别的话来,道:“今日圣人问起你了,大约已经有了你的去处。”他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下面所有官员的考绩都出自他手,宣康帝若要重用林如海,自然要询问李恂,而非自作主张,免得他人心中不忿。
  林如海感激道:“多谢大人提点。”
  少时,他并未等到圣旨,反而等来了大明宫的内侍卢新,他常出入大明宫,自然认得是宣康帝跟前的卢新,卢新不曾捧诏,只走到上面,道:“圣谕:宣林海觐见。”
  林如海忙磕头谢恩,领旨随之前去。
  林如海与卢新极熟悉,言语之间也不似旁人那般不自在,但他已从李恂处得知消息,便没向卢新打听,且前往大明宫的途中,守卫森严,也不好轻言妄动。
  翰林院本就在大明宫外不远,不久便到宫门外了,见到林如海过来,立即便有内侍进去通报,出来后道:“宣林海觐见。”
  林如海忙整了整冠服,抬脚进去,三跪九叩大礼行毕,方听宣康帝道:“平身。”
  林如海谢恩后起身,恭恭敬敬地垂首站在阶下。
  宣康帝见他静心屏气,神色淡然,站立于殿中,竟有一种悠然雅致之象,虽然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但此时仍不免多几分赞意,道:“来人,给林卿家研墨,让林卿家起草旨意。”
  旁边卢新并几个内侍答应一声,忙上前依言研墨。
  林如海对此早已驾熟就轻,连续写了三道圣旨,皆是升迁官员的旨意,接着又写了三道,却是贬官的旨意,这些官员无不是三品以上的封疆大吏,林如海一面写,一面心中暗想,上辈子的这时候尚未参加殿试,虽知这几道旨意,却不是很明白。
  宣康帝对林如海十分满意,处事圆滑,又有本事,难得是虽然出身世家,却并不倚仗于此,其心性宣康帝更是观察了三年,决定外放出京。
  宣康帝道:“卿家今年二十有九了罢?”
  林如海一怔,情知宣康帝绝非突有此语,忙道:“回陛下,正是。”
  宣康帝命内相袁淮拿出早已御笔亲写的圣旨,对林如海道:“都说三十而立,金陵应天府下有同知之缺,我已经交代下去留给你了,即日上任去罢。”
  应天府在金陵,上一世贾政给贾雨村谋的便是应天府之缺,不过却是知府,金陵乃是最繁华之地,离姑苏又近,不过几日路程,虽然只是同知之缺,在知府之下,但也是肥缺,又管实务,宣康帝给他这么一个职位,可说十分看重,林如海连忙磕头谢恩。
  宣康帝笑道:“应天府现今的知府有人告他贪污受贿,我已派人去查探了,你此去也帮衬着些,待此人离任后,你便做知府罢。”
  林如海登时吃了一惊,查其证据不过是几个月的工夫,这是说一旦落实其罪,自己便立时从五品跃为四品了?升迁之快,怕是世所罕见。当然,林如海也明白宣康帝的意思,若是查不出什么罪证来,到那时,自己还是从五品的同知。
  宣康帝见他明白自己的用意,心下甚是满意,道:“你上任之后,须得善待百姓,若叫我知道你为官不仁,别说知府了,便是同知你也做不成。”
  林如海连忙道:“陛下恩典,微臣肝脑涂地尚且不及,焉能辜负圣人之期。”
  宣康帝点了点头,道:“旨意你拿去,不必叫人宣了,况且按规矩,只需吏部颁发文书便是了,你今日得朕御笔,别忘记你方才所言,回去打点行囊,早日启程南下罢。”
  林如海谢恩应承,出了大明宫,去翰林院告诉李恂一声,回家收拾不提。
  贾敏得此消息,喜不自胜,顾不得一夜未眠,忙命人收拾行李,又与贾家送了信过去,也与各处告别。别人犹未如何,只来道贺,唯有贾母听了,却是十分伤感,好容易和贾敏母女同居京城,不过三年,她竟又要随着林如海南下了。
  林如海此次连升二级,去的又是风流富贵之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金陵地位非常,谁还敢为难了他不成?因此羡慕者众多,难怪都说他得圣意,果然不错。
  他们夫妇原非常人,亲友众多,临别之际,日日忙得不可开交。
  林如海早已打探清楚了,现任应天府知府姓苏名黎,乃是姑苏人氏,只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同窗兼好友,若是自己的好友,其家富贵无匹,为人也清高自傲,焉能是贪污受贿之人?只能到时候见了再说。
  待林睿略痊,行李皆已收拾妥当,各处也都别过了,贾敏方去北静王府一趟,请北静王妃在自己不在京城的时候多多照应着些赵安,又拜托了各位姐妹并贾母窦夫人等人,方择吉日随着林如海登船南下。
  贾敏曾经从京城回江南,又从江南回京城,不曾想,这回又要南下了,只是来的时候只有自己和林如海,如今却多了林睿。望着林睿央林如海带他出去看水,贾敏脸上都是笑容,打算回到金陵后安排妥当,自己带林睿回姑苏一趟。
  林如海不知她的想法,但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乐得带儿子观水玩赏。
  一路舟车劳顿,不日抵达金陵。此时已是夏日炎炎,荷花初绽,美不胜收,离金陵越近,越见繁华富贵之景,林如海只是从五品,虽是下面官宦行商争相奉承之人,但到了金陵第一件事却是去拜见上峰,首先便是甄应嘉。
  甄应嘉早得了消息,又久闻林如海之名,见他来拜,先是一阵称赞,方道:“你来这里只管放心,令岳家已经来过信了,定然没有敢为难你。”
  又指着现任应天府知府苏黎,道:“这是现任应天府知府,你先拜见罢。”
  林如海因知宣康帝的意思,乍然见到苏黎,不由得一愣,但见他不过三十余岁年纪,人物清秀,丰神如玉,一口官话中还带着姑苏口音,果然便是自己昔日的好友,只听他开口笑道:“说来,咱们同是姑苏人,又是同窗好友,没想到,一别多年,竟到一处做官了。”
  林如海叹道:“正是,算一算,得有十年了罢?”
  苏黎笑道:“可不是有十年了,那一年若不是世伯仙逝,状元岂能落入我之囊中?”
  ☆、第032章:
  苏黎瞧着三十余岁的模样,实际上比林如海年长六岁,今年三十有五,祖上亦是书香仕宦之家,两家同居姑苏城中,自然与林家颇有交情,上辈子在京城别过后,直到苏黎去世,林如海都没有再见过他,平时虽通书信,却也不多。
  苏家传到苏黎业经五代,然亦子嗣不旺,比之林家,连堂族都无,两房仅苏黎一子,如今两房长辈皆已仙逝,便只剩苏黎一人与其妻柳氏逍遥自在,亡于四十余岁,膝下虽无子嗣,但他生性豁达风流,倒不甚在意。不过林如海记得苏黎上辈子却有一女,而后下落如何,他便不知了,但是他却曾经在荣国府大观园内的栊翠庵中见过苏家的东西。
  就是那个法名妙玉的女尼,所用器具林如海皆在苏家见过,亦曾把玩,故林如海猜测妙玉许是苏黎之女,只是他乃一缕幽魂,连女儿尚且照顾不到,何况妙玉哉。
  林如海毕竟是男人,秉性君子,除了徘徊于潇湘馆中外,便只随着女儿,他处从来不去,以免撞到女眷,亦不窥探其内室,但是终究还是见到过不少事情,黛玉又并非常常留在潇湘馆,反而常与姐妹们同顽,因此见到妙玉的次数不少。
  大观园未曾出阁的诸钗中妙玉年纪最长,年岁倒和林如海所知一般无异,且模样儿生得极好,林如海虽未见过苏夫人,但与苏黎朝相夕处,在她身上能看到苏黎昔日的高傲冷峭之态。妙玉的最终结局,瓜州渡口为枯骨所掳,林如海只是听说,暗叹自己家与苏家百年世家,竟都落得一个后继无人的下场。
  因此乍然见到苏黎,林如海难免有些同病相怜之感。
  甄应嘉听了,笑道:“原来却有这样的渊源,如此倒是更好了,相处也更和睦。”
  苏黎清高远胜林如海,亦不及林如海圆滑世故,况素来不大瞧得起甄应嘉,虽在甄应嘉麾下为官,却深恨甄家等一手遮天,得罪了不少人,故只是一笑,道:“掌管应天府之事,卑职本就觉得力不从心,如今得如海相助,自是如虎添翼,求之不得。”
  林如海因明白苏黎本性,略一思忖便知宣康帝所谓有人告苏黎贪污受贿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定然是有人不满他为应天府知府,或许是他得罪了人,大约还有人妒忌苏家的百年基业,苏家五代,至苏黎仅他一人,所有财物尽数归他,不知上辈子苏黎死于壮年是否与此有关,只剩下一女遁入空门。按苏黎之性,怕是即便躲过此次劫难,也躲不过将来别人的算计。
  念及于此,林如海笑道:“我可不敢当此赞誉,竟还是你做主,我辅助要紧,我不过是你麾下同知,但是同知便有二三人,非我一人,哪能越俎代庖?”
  苏黎摇头道:“我难道还不知道你?”
  他虽然性子高傲,目无下尘,但是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并非一无所知,前来查探消息的官员早已到了金陵,暗中窥探,又走动各处,只是自己家财悉数登记在册,并未无端多出一笔所谓贪污受贿的银子来,他们眼下并无证据,方未回京罢了。
  林如海听了,亦是一笑。
  当下见过甄应嘉这里的各个官员,甄应嘉在金陵何等地位,他既念着与贾家的交情,自然会助他一臂之力,不必他交代什么,只需亲自给林如海引见金陵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便知道其中的意思了,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必然都不敢为难林如海。所谓人脉便是如此,即便林如海有心依靠自己的本事,但却也不会对此拒之门外,毕竟他为官多年,最知道其中的门道,往往有一些官员外放后,因当地没有丝毫人脉,屡次为人所难,不好大展身手。
  较之京城,金陵鱼龙混杂,常常罔顾国法,几乎都是以甄家马首是瞻,林如海若想好好做官,为百姓谋福祉,必须如此,清高、不屈的性子在这里完全无用,若真是一意孤行的话,不止害了自己,而且不能一展抱负,谈什么辅国治民。
  盐课御史是天下第一等肥缺,与铁政一样,一直都是一年一任,便是太祖知晓自己下江南导致甄家任上的亏空,为了让甄家还上这笔银子,额外照顾甄家最多也只让其任了三年而已,如今甄家已不在盐政上了,林如海当年能连任多年盐课御史,未尝不是因为他能屈能伸,而且识趣,懂得官场上的门道,最终就是死,也是死在任上。
  从甄应嘉处出来,两人都未坐轿,索性步行回衙门,林如海向苏黎笑道:“明日我便与人交接去了,待交接好了,咱们再一处吃酒,好叙叙往事,你看可好?”
  苏黎摇头道:“你有大好的前程,何必受我拖累?你今日难道没有看出来,鲜少有人与我亲近么?京城已派人来查,且正在核查应天府账务,若是挑出不是来,我的仕途便到了尽头,你此时与我亲近,岂不是落了到那时新来知府的颜面?”
  林如海莞尔一笑,道:“你说这话,将我们的交情置于何地?我和你结交,为的只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人品本事,又不是你的品级家世,难道你有了难,或是即将有难,我竟要袖手旁观不成?若真是如此,我也当不起你看重我了。你如今还是应天府的知府,新来的知府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你怎么就知道自己的仕途一定到了尽头?”
  他当然不会告诉苏黎宣康帝对自己的许诺,若是应天府的知府当真贪污受贿,他坦然取而代之,心中并无丝毫愧疚,他太明白苏黎的性子,知他不屑于此,虽不能十分确定他是否贪污,但是仍然相信苏黎,眼下只盼着京城来使早日查探明白。
  苏黎眼波一动,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既是欣然,又是感激,道:“到了这时候,你居然还愿意相信我,且不为时事所困,有你一友,当不负平生。”
  林如海正色道:“话虽如此,但我与你好,也要丑话在前,你若无辜,我自然为你欢喜,你若是当真做了什么不法之事,别怪我翻脸无情,大义灭亲。我辈读书人,求的是为国为民,可不是自己贪图享乐,置百姓于不顾。你我二人之家彼此知根知底,既不曾缺衣,亦不曾少食,所谓金银珠宝,不过都是黄白之物,富贵了不过多几分精致,终究没什么意思。”
  苏黎哈哈一笑,笑毕,脸色十分严肃,道:“这才是你林如海,不负当初先生赐你表字为如海,盖学海如林也,你若一心信我,而置其他于不顾,我却也看轻你了。”
  说到这里,他亦道:“你放心,就凭着咱们两家的家业,已经是锦衣玉食,万人所不及,纵然再多几两银子,也不会有比如今更好的东西,我何必为了这些葬送自己的前程?你上任之后,势必触及应天府公务,若是京城来使询问,你不必在意我,只管实话实说,我问心无愧,实不怕他人诬告,但是只怕小人作祟,构陷于我不说,拿出一些不存在的证据。”
  苏黎的脸色十分难看,相比于林家,苏家行事难免高傲了些,亲友又少,得罪了不少人,不似林家虽然子嗣不旺,却联姻于荣国府。荣国府行事虽过于张扬,但是与四王八公并甄家都是世交老亲,无论何时都对林如海有所照应。即便林家与他们没什么来往,但不看僧面看佛面,到底因着贾家的缘故,对林如海额外照应些。
  金陵因是旧都城,各家在此盘根错节,都有老宅族人,乃是最不容易为官之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如今的职位虎视眈眈。
  林如海如何不知苏黎所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安慰道:“圣人虽仁厚慈和,但是英明神武,许多官员的人品都记在心里,派来的官员我亦认得,且知道他们最是刚直不阿,只要你无辜,定然会还你一个公道。”
  苏黎叹道:“唯盼如此了。”
  说着,忽然笑道:“此时担忧无济于事,唯看天命罢了,你也别替我担忧,倒是我年初得了一位千金,你若去我们家,可别忘了备礼。”
  林如海听了忙道恭喜,笑曰:“放心,我给令千金备礼,明儿你见了我家的哥儿,少不得也得破费一二,我定然是不肯吃亏的。我如今只此一子,名唤林睿,已经两岁半了,再过一年,我便要给他启蒙了。”
  关于妙玉的身世只是他的揣测而已,也不知道苏黎之女是不是她。
  苏黎一听,笑道:“更该恭喜你,有了这个哥儿,便是后继有人了。不过我对此不甚在意,我家玉儿生得格外伶俐,你见了必定喜欢,臭小子有什么好?还是女儿贴心些。”
  林如海一怔,道:“令千金也叫玉儿?”
  苏黎笑道:“正是,小名青玉,她生于柳色吐青之时,玉是无暇之宝,兼之贱内娘家姓柳,我便与她取了这个小名儿。怎么?难道你家也有人叫玉儿不成?真真是不得了了,你也玉,我也玉,这个玉字,竟俗了。”
  林如海笑道:“殊不知大俗即大雅,生僻的字儿倒更显诡谲,反不如这些俗名来得更雅致。倒是也巧了,我如今虽无女儿,却已经给女儿拟定了名字,名叫黛玉。”
  苏黎念了两遍,不禁拍案叫绝,道:“亏得是你,果然比我女儿的名字更显得雅致些。”
  林如海得意一笑,他的女儿自是值得世间最好的一切。
  苏黎性子上来,忽道:“不行,我女儿的名字岂能逊色于令千金?我回去定然要好好翻翻书,给她取个出色的学名才是。”
  林如海暗笑,难道他不知道黛玉也是乳名?既好好生抚养黛玉,自然也会给她取一大名,和兄弟一般,不分彼此。上辈子他虽将黛玉当作男儿教养,也令其读书识字,但终究不够豁达,竟未给她取一大名,至于幼子,因恐养不活,一直未取大名。
  苏黎忽然抚掌笑道:“有了,就叫妙儿,你看如何?”
  林如海一听,顿时怔住了,难道苏黎之女苏青玉果然便是上辈子所见的女尼妙玉?妙玉似僧非僧,似俗非俗,说是女尼,却是带发修行,又有丫鬟婆子服侍,处处都是大家小姐的气派,若是她的话,倒有几分可能以俗家名字作为法名。
  苏黎大笑道:“就叫妙儿,苏妙,将来你若不给令千金取个大名儿,我非笑话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