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派说:“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喜欢朝坏处想?”
  老年派说:“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喜欢朝好处想?”
  少壮派说:“朝好处想总比朝坏处想强!”
  老年派说:“朝坏处想总比朝好处想强!”
  少壮派说:“朝好处想,可以使人充满希望催人振奋。”
  老年派说:“朝坏处想,可以使人消除幻想少犯错误。”
  站在旁边的老者甲嚷起来,说:“你们都别吵了!也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你们吵着有什么用?不管你如何吵,人家要称帝的还是要称帝!”
  老年派说:“我观你也是我们老年派的,怎么不帮我们说话呢?”
  老者甲说:“我谁也不帮!我是来看登基的!”
  突然听到一连串震天响的大铳声,然后是太监那不阴不阳的司仪声:“登基仪式开始!”
  于是,衡州民众再也无人说话,都是静静地听着,敛声屏气的,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接着,又是钟鼓齐鸣。
  钟鼓之声停后,司仪大臣宣读告天下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周王吴三桂改元称帝;国王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以为国都,改年号为昭武元年。”
  钦此!
  接着又是钟鼓齐鸣。
  钟鼓声之后,司仪太监又以不阴不阳的声音喊道:“文武百官受封。”
  于是,吴三桂宣布封爵,其封爵大致如下:
  封马宝、胡国柱等三十二人为国公;
  封刘遐初等四十三人为郡公;
  封韩大任等六十八将为侯;
  封一百五十人为伯。
  最后宣布其长孙,即吴应熊之子吴世璠为皇太孙。
  等读完那长长的一串受封名字之后,人们才舒了口气。
  老者乙叹口气说:“怎么封那么多爵?”
  老者甲说:“这你就不懂了!”
  老者乙问:“有什么不懂的?”
  老者甲说:“这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老者乙说:“哦,我明白了!”
  老者甲说:“你明白了什么?”
  老者乙说:“明白时下为何那么多机构都想提高档次!你看看,吴三桂从王到帝,那么多人得到了爵位,岂不是同喜同乐?”
  突然,锣鼓声又响起。原来是吴三桂率群臣出宫,要到南岳去祭天。
  老者甲说:“老者乙,你看那皇上是谁?”
  老者乙说:“哦,是看我们下棋的那老头!”
  老者甲感叹说:“难怪那天他对我们说了那么多混账话,原来是为了掩耳盗铃。”
  吴三桂率领文武百官走了,身后是一片嘈杂之声。
  六、吴三桂祭天得病
  太阳躲在厚厚的灰云后面。
  既没有清晰可辨的轮廓,也没有明净锃亮的光环。
  三月的南岳,依然被云笼着,被雾缠着,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
  祝融峰下,半山腰上,一个巨大的圆台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给远处的人们以种神秘之感。这便是吴三桂搭在南岳山上的祭天台。
  汪士荣当时建议吴三桂在南岳山上随便地方搭个祭天台都行。吴三桂不肯,吴三桂说自己既然是在祝融峰得到了神的启示和天的允许,自己便必须在祝融峰边筑台祭天。如果不是祝融峰上地盘太窄,影响百姓瞻视,使得场面不够热闹,会丧失帝王气派的话,吴三桂还想把祭天台筑在祝融峰上。
  中国凡在京城中称帝的帝王都是京郊之外祭天,所以,亦有郊天之说。
  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在北京正阳门外修筑天坛。其中的皇穹宇和圜丘是供皇帝祭天所用。
  史书记载,父系部落联盟时代的尧、舜、禹就视虔诚祭天为他们的职责、公务。及至殷代,殷人的最高神是上帝,也即天,那时上帝就被宣传为殷王在天上的投影。因此,殷王事无巨细,都要占卜咨询天意。到了周朝,帝王便自命为天子,说自己是受命令来统治天下的。
  天坛之中的圜丘就是祭天台。圜是圆的意思,圜丘即是圆丘。由于中国人的祖先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筑圆丘祭天,而筑方丘而祭地。
  圆丘筑得很高,其目的是为了让祭祀人站在高坛之上时,能尽量缩短与天的距离。这样一来,帝王的祈祷便能让天听到,且能使天清楚地看到为他所举行的一切礼仪和所送的礼品。同时也可以拉开帝王与百姓的距离,突出天子的威仪。
  吴三桂筑在祝融峰下的祭天台却没有京城郊外的天坛那么雄伟,那么气派!但是,由于占据地利,是以南岳为底的,所以,它远比京城郊外的天坛要高。
  吴三桂之所以选在祝融峰上筑台祭天,其目的便是为了能在祭天之时,很好地与天作一次感情交流。以便加强自己与天的感情,使自己的地位稳固下来,并能一代一代永远地传下去,使大周的江山永远是吴家的,别人别想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