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综合其它 > 锦衣 > 第806章 豪杰
  很明显,李来亨的话让张静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虽是订立了诸多的规矩。
  甚至还想尽办法,制定出了一个较为切合当下实际的教材。
  张静一自认为自己在军校的这一套教习方法,不敢说完美,可在这个时代而言,已称得上是领先于时代了。
  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
  东林军校凭借于此,傲立于世。
  只是……张静一作为所谓的恩师,终究还是处于高位上,俯瞰着自己的那些门生。
  想要知道他们具体的学习心得,还有内心的想法,却也只是看一个轮廓。
  此时,李来亨道:“恩师,学生大抵可将受业的同窗们分为两类,有一类人,对于学堂之中的宣教,当做平日里考试的工具,平日里虽是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可实际上,里头到底说的是什么,又有何本意,却无有感触。”
  张静一皱眉:“是这样吗?若如此,这岂不是也成了八股文?”
  是啊,八股最大的问题,就是照本宣科,一个个读书人,开口就是子曰,是圣人言,可真正了解孔孟的又有几个?
  李来亨笑了笑又道:“可是还有一类人,他们得了宣教,可谓是感同身受,醐醍灌顶,感触良多,于是将恩师所授的学问,当做是至理。”
  张静一听得认真,道:“你继续说下去。”
  于是李来亨就道:“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不同的人,生活的经历全然不同!学生发现,若是家庭极殷实之人,平日里自然难感触到民生的艰辛,他们只当恩师的宣教,当做了大道理,此等大道理,可以是恩师的学问,也可以是其他的学问,对于他们而言,并无什么不同。”
  “倒是似学生这样的人,很是醐醍灌顶,就如恩师所教授的那般:‘人皆有灵,无分贵贱’,这八字在寻常人看来,不过和孔孟所谓的民为贵一般,看似动听,可绝大多数人,只是将其挂在嘴边而已。而有相当多的生员,却对此感同身受,盖因为学生人等,恰恰曾是贱民、草民,正因为受此之苦,方才知道贱民、草民的辛酸,才觉得恩师教诲的人皆有灵四字,何其重也。生员们是如此,那些流民们也是如此,而今同学会创建在即,这同学会的宗旨,难道不该是人皆有灵四字吗?”
  “同学会虽为学会,可恩师既有所图,那么容纳和发展辽东贵贱人等,这同学会方才可大兴。如若不然,那么与读书人们抱团一起的所谓东林党,又所谓同乡会馆又有什么分别?”
  张静一此时才猛然意识到,眼前似李来亨这样的人是何等的不可小视。
  对于李来亨的进学情况,张静一是有所耳闻的,说是品学兼优也不为过。
  而且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嗅觉很敏锐,拜谒他这个恩师的时候,想要说服他,也颇有章法,他李来亨的话,的确很有说服力。
  张静一眼中透着欣赏之色,而后沉吟道:“这样说来,你已有了章程?”
  “是,有了章程。”李来亨立即回道,目光中透着坚定,一面说,一面从袖里果真掏出了一份章程来,接着道:“这是学生这几日思索来的一些新想法,还请恩师过目。”
  张静一伸手取过,低头大抵看了一眼,随即道:“这一两个月,你暂不必回学堂了,就留在旅顺,成立委员会里,你也来干一任委员。”
  李来亨自也是个聪明人,立即就明白了张静一的意思。
  他很清楚,这是张静一默许了他的方案。
  只见张静一又道:“只是……你的这些想法,能不能成,也不是为师说了算,为师固然现在可以一锤定音,可若是其他人都不服,可不成。否则许多人虽表面不敢反驳,可心里若有小九九,反而要坏事。所以,你只说服为师一个没有用,需得也说服其他人。”
  李来亨正色道:“学生谨遵恩师教诲。”
  张静一欣慰地点了点头,便又道:“学里的这些情况,为师当初还不知,今日方知道,你所言的……极可能是实情,你方才说,有人只将学堂里的宣教当做是一门功课,其根本在于涉世不深,涉世不深则难知民间疾苦,不知民间疾苦,又谈何立下匡扶社稷,解民所忧,纾民所困的大志呢?可见任何事,都需相辅相成。学堂里的生员,毕竟来源复杂,各色人等都有……总是要有一个法子,来解决不可。”
  李来亨想了想,便道:“恩师是想借同学会来解决东林军的事?”
  张静一露出一抹浅笑,道:“为师其实许多事也说不准,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天底下的事,哪里能处处随人愿呢?好了,你也不必继续为此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李来亨便讪讪一笑,而后道:“学生受教。”
  说罢,施了一礼,便告辞了出去。
  ……
  九月初八这天,晴空万里,同学会算是正式成立了。
  这时候,人们才开始发现了蹊跷。
  率先入会人其实并不多,不过数百人而已。
  而后,各种章程统统放了出来。
  这显然已和所谓的‘同学会’有很大的不同了。
  而且同学会的发展标准颇为严格,且在各地,都会建立分会,分会之下,又有更基层的组织。
  锦衣卫、军中、包括各个州府,只要入会的人数到达一定的数目,便形成一个委员会的组织,委员会除了发展会员,还对会员有惩罚的措施。
  至于入会的条件,表面上门槛很低,甚至连安置来辽东的最普通流民,理论上也可发展,不过……审核的条件却是颇为严格,当然……这也是平衡的结果。
  以李来亨为首的一批人,要求无分贵贱,而一群稳重的人则认为,若是将流民群体统统纳入,那么就过于臃肿了,索性制定比较严苛的考核标准,这样一来,便算是达到了平衡。
  最高委员会,由三十人组成,这三十人决定出一个同学会的会长,三十人又各有分工,根据他们本身的职业,则又区分出军事、民政、律令、内政、文艺、纪律等,此后再层层的下设各种分支。
  此时,已开始有人觉得不寻常了。
  你一个同学会,和民政有啥关系?
  可当得知不少委员竟是文吏出身,便有人心里有数了。
  至于军事委员会,也有李定国这样的人。
  此时,人们即便再后知后觉,也感受到了什么。
  除此之外,一个会纲似乎也开始出现。
  在街头巷尾的人议论纷纷之际。
  张静一却显得异常的平静。
  因为就在此时,一份快报送了来。
  李自成与张献忠所率的人马,已引马叶尼塞河了。
  这叶尼塞河,位于西伯利亚的中部。
  这一路行来,其实根本没有遭遇什么敌人。
  而这数月里,真正的敌人,却是这数不尽的严寒,这冻土地坚硬如铁,如刀剑一般的风,甚至吹得人几乎连眼睛都不敢裸露。
  这对于这一支人马而言,甚至比遭遇到了最凶残的敌人还要可怕。
  好在出发之前,他们的物资齐备,而且事先就有向导,几乎人人裹着最厚重的皮裘,内里还有一件件羊毛衣。自然……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和部下们而言,真正抵御严寒的武器,恰是他们多年来磨砺的心志。
  他们曾为流寇时,就不知遭受过多少的苦楚,上天自他们出生时起,就从不曾对他们有过善待,饥肠辘辘,衣不蔽体,本就是常态。
  因此,虽是艰苦无比,可似乎没有人愿意放弃。
  浩浩荡荡的人马,穿梭了雪林,行进在冰原上,一步又一步,终究没有停歇。
  在这时,他们终于在叶尼塞河的东岸发现了人的踪迹。
  在那里……矗立着一座堡垒。
  这是一座看着已有一些年头的堡垒,看上去其实并不坚固,不过外部早已凝结成了冰堡一般,在那上头……隐隐还可见到炊烟。
  前去查探的斥候,很快便回报,而后,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暖帐里,询问了附近汗国里已愿意投诚的当地土人。
  这些土人则告诉李自成,这里应该驻扎着一支沙皇的骑兵,人数时多时少,沙皇有专门的探险队,他们在慢慢的侵入西伯利亚汗国的过程之中,每到一处,都会建这样的工事,既作为补给站,也是一个个马场和兵站,与此同时,亦是扫荡附近部族的据点。
  至于人数……从前大抵是在五十至一百人。
  不过现在……他们也已察觉到这附近开始出现了强大的势力,因而似乎已开始源源不断的有许多‘探险队’前来驰援了。
  人数至少增加了三倍不止。
  “这样的不毛之地,竟也肯派两三百人在此据守,看来这些人其志不小,确实如那建奴人所言的那般,这不是寻常的敌手,不容小觑啊!”李自成轻轻皱眉,很是认真地道:“张老弟,咱们得审慎对待才好,可不要阴沟里翻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