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穿越重生 > 醉卧美人膝 > 第204节
  带着蒋清泰轻蔑的眼神,王三郎一路僵硬着回来了。沿途很太平,魏国没有人打劫他,他就是安全的。怀里揣着据说是九王子亲笔的信,仿佛揣着个怪物,王三郎很想就地消失,信什么的,也是不存在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回过神的时候,人已经到了边城。
  谢麟,正在这里。
  王三郎硬着头皮投了帖子,很快得到了召见。
  谢麟很和气地说:“你辛苦啦。身陷敌国最是难熬,你的家人很担心你,回去与他们好好团聚吧。”并没有第一时间问王三郎打探到了什么消息。
  王三郎只好自己说:“下官无能,一点有用的消息也没有打探到,反倒成了敌酋的信使了。”
  谢麟依旧很和蔼,江先生来接了信,安抚地说:“大人既叫你回家,就是给了你的假了,你父亲可托人问了我好几回了。如今可算对他有个交待了。”
  王三郎几乎要哭出来了,他心里太委屈了。一个水平比普通人略高一点的富人家的子弟,遇到了智商在巅峰时期的敌国王子,差距大到被秒,王三郎此时极需要有人安慰鼓励,可惜谢麟与江先生是吝于给他这样的关怀的。
  不问他的罪就算好的了!两次入侵,一次没有察觉,两次还是没有察觉,要你何用?尤其第二次,魏主亲自将兵,这样大的动作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是魏国太厉害,还是王三太无能?
  王三郎难过地走了,谢麟则拆开了信。
  信纸是上好的雪浪笺,此物在魏国越发罕见了,九王子倒是不缺,很奢侈地写了厚厚的一封信。开头问候谢麟及其家人,很怀念与谢麟的会面,第一次见到像谢先生这样姿容俊秀“朗朗如日月入怀”的人,很想能够与谢麟长久相处,可以请教学问。回国之后,他又历尽辛苦,搜集了谢麟的文集,同时还提到了谢麟之父谢渊的文章,夸赞谢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仰慕,便冒昧地给谢麟写信,托“令仆”给捎带过来。
  继而笔锋一转,写了他自己的雄心壮志,需要向谢麟请教的地方。再婉转的笔调也掩盖不了他抛出了一个诱饵——创文字。“大魏本无文字,借他族文字终有表意不清之处”所以希望谢麟这样一位“学究天人”的大儒,能够参与其中,给予他帮助。
  这无疑是一块大大的香饵。能够参与创制一种文字,是多少人等也等不来的机遇?多么的荣耀,必能名垂青史的。
  谢麟读到此处,却是面沉如水。于魏国而言,这是再荣耀不过的伟绩,但是谢麟却看出了其中的内涵。“有自己的文字”,若他是魏人,内心必生无限自豪之情。哪怕是个旁观者,都会赞叹定策者之眼光格局。可他是敌国重臣,直面魏国兵锋的人,那是真的开心不起来的。
  继续往下看时,九王子言语又缓和了下来,以忧虑的口吻写了魏国的难处,天时太不好了,暴雪、干旱、蝗虫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对魏人的生存构成威胁。挣扎在死亡线上,纵是王子也不敢轻忽。但是!他是绝对反对现在这种野猪拱地式的侵略的,这一点请谢麟一定要理解,他本人很喜欢南朝的繁华,喜欢南朝的礼仪,是绝不会想做砸锅这种煞风景的事情的。
  继而写他的难处,如今魏国上下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脑子转不过弯儿来,不大能接受他的主张,他希望谢麟能够来给予他帮助,帮助他确定法律制度。
  权利的饵又抛了下来,如果说创制文字对个人而言是名声多于物质利益的话,那么制定制度与法律,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参与定律必是位高权重之人。
  最后又对谢麟表示了关怀,以为像谢麟这样的人,应该锦衣玉食,玉堂金马而不是爬冰卧雪、餐风吸露。暗示会给谢麟提供前者那样的环境,不使他吃苦受累。
  谢麟这厚厚一叠信纸往桌上一摔,难得骂了一句粗口:“竖子敢尔!”
  江先生小心地凑了上来,指着信请示:“东翁?”我能不能看一下呀?
  谢麟道:“先生看吧。”
  江先生匆匆取了信,一字一字将信里的内容掰开了看,看完第一句话便是:“东翁!此时万不可糊涂!请东翁即刻具本与圣上!这是劝降您啊!”必得向宫中报备,以免留下隐患。
  谢麟冷着脸:“知道了。”
  江先生道:“这魏九……其志不小。”
  “当然,”谢麟冷笑道,“他爹还活着呢,他就将饼画得这么大,做得好白日梦。”
  “然以为奸狡,未必不能如愿啊。”江先生动起了歪脑筋,是不是从中挑拨一下呢?看起来这个魏九有点“雄才大略”的意思,让这样的人执掌魏国,对本国不利。
  谢麟道:“哪怕将这信给魏主,也难撼他分毫。这个人,会是我们以后长久的对手。先布线吧。”
  江先生应了一声是。
  ————————————————————————————————
  布线的事握在程素素的手里,此时她的卧房东厢已改做了书房,严禁闲杂人等出入。她用心挑选了六个人,五男一女,给他们定下了身份,将他们旧有的户籍档案给抽了出来,借着城破之后人员流散重新登记的机会,给他们做了新的户籍。这五男一女从此改名换姓,职业也重新做了调,有小贩有兽医有厨子还有工匠。有门手艺的技术工人存活的几率高,并且容易被接纳。
  这几个人互相并不知道,程素素圈定了几个地点作为联络站,单线联系,只凭信物,每个人都有代号,且有密码本。密码的存在由来已久,有各种方式,程素素则摒弃了一些过于简单的办法,在原有的密码基础之上,再加一层码,经过两次转写之后,才能读到真正的内容。
  派遣之前,程素素也有些忐忑,不知道效果如何,不过凡事总有第一次,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六个人分作六股北上,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尾随他们而至的联络员。这六位不说百里挑一也是几十个人里选出来的一个,拿到属于自己的剧本,都适应良好。
  这里面有“迷路”恰巧被魏军捉到的工匠,有北上寻找被掳走亲人的兽医,还有因为两国交战旧有的生意无法维持下去只得铤而走险走私的小商贩……
  王三郎“珠玉在前”,谢麟并不指望这些人能够很快地发挥效用,却没有想到这里面的一位金银匠人首先建功。
  其时已至深秋,谢麟已向新君报备了魏国招降之事,新君对他的一片忠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谢麟人在远方不好召回表彰,便给他儿子赐出身,给他的祖母赐金帛。
  有谢麟作为对比,则其他的人未免黯然失色。纵然王三郎的奉旨走私算是失败了,谢麟正面做的事情却是可圈可点,边城重建已初且规模,新的将领已至,只待双方交接完毕,新的民政官员到任交割,谢麟便可回到他应该在的“后方”,统筹一路大局。比起谢麟,东面的邻居就很惨了,城破,安抚使等殉国,魏主劫掠一番之后北撤,却没有像以往那样将来去如风,只带人口财富,而是占据了边境的两座小城,很有以此为跳板左顾右盼的意思。
  这是在僵持住了之后国土的又一轮的丧失,新君急得流了鼻血也无济无事。
  则谢麟的表现就很像根浮木了,新君毫不吝啬地堆了许多词藻来表扬他。
  谢麟并没有飘飘然,反而更忧虑了。秋天了,秋高马肥,正是魏军出击的时候。将要来接手边城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巽。李巽先前表现不错,边城此时不宜选派新手,李巽既年富力强又有经验,则李丞相也无法将他摁在后方。危险的地方总是要有人去的,对于有背景的人来说,往危险的地方走一遭于升迁极为有利,李巽自己也愿意为国效力。
  程素素也心急起来,人便是这样,自己涉险的时候反倒没有看着亲近的人遇到困难那么揪心。她与谢麟在边城,京城里担心的人一拨一拨的,不住有人写信劝她回京,有以父母年迈为理由的,有以子女年幼为理由的,她都拒绝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却好过在京里只能干等着,等着命运的降临。在这里,至少我挣扎过了。】
  李巽到达之前,程素素便询问了探子,王庭可有新动向,本是无意之举,不想真的有人传回了消息来。
  小青拿着一支封了蜡的竹筒,匆匆走到东厢,程素素正在看着京中谢绍写的信,笔迹稚嫩,仿佛能听到他奶声奶气的抱怨:妹妹又爬到树上去了。程素素想着谢秀爬墙上树的模样,乐不可支,笑着笑着又难过了起来。几年前的时候,他们夫妇可是在树底下看着来的。
  听到脚步声,程素素不动声色地收起信,锁进了匣子里。小青将竹筒递了过来,程素素比对了封蜡上的印记,才剔开蜡封,从密码密语上看,是以金银匠人身份做掩护的探子发来的消息。从一串钥匙里取出标记的那一条,在像中医铺子一样的柜子里选了其中一个抽屉开了锁,取出了相应的密码本。程素素亲自翻译了这份密报——魏主准备称帝,各部有异动。
  艹!程素素心里骂了一句,转身锁好了抽屉、放好了钥匙,带着密件去找谢麟。这特么是个大消息!
  魏主由王而称帝,肯定要有所准备,所以金银工匠因为做活计而知道并不难。消息在他登基之前也有可能传过来,但是各部要打个劫来为他们的新皇帝庆祝一下,这个消息就比较难得了。
  谢麟正在与江先生商议着,怎么样将近来两个发现不错的小校给推上去。这两位并非钱将军的嫡系,乃是后来抽调过来增援的人。通常情况下,分到这种活计的,都是在原部里面不大受待见的。旧部老上司不想要,新上司人家有自己的嫡系,也难打成一片。
  这样的人里,有些是真的干什么什么不行,有些就是有能力但是有脾气,或者不会交际。江先生的意见:“东翁不日将还,何妨调他们同回?”
  “兵力原就不甚充足 ,再调他们走,恐怕于防务有害。他们的脾性,可不是我在奏本里加上两笔,能让他们借机升上一级,就能从此顺遂了的。得看着,扶着,扶到差不多了,他们的烂脾气盖不住他们的本事才行。”谢麟微愁。
  捡漏哪是那么好捡的?锥在囊中必然脱出,不脱出的必有种种缺点。
  程素素道:“旁的先别看了,先看看这个吧。”将传来的消息给谢麟说了。
  谢麟再三确认:“没译错?”
  “称帝是个大响动,验证起来也不难,难的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打个劫来助兴?”
  谢麟严肃地道:“民政上面我敢说做得不错,但是用兵,终究略逊一筹,这样的消息还是报上去,请枢府定夺吧。”
  程素素道:“从那现在钻研军事也不迟。”
  谢麟笑笑,他何尝没有钻研过呢?可是他学梳头,看一天就得,学医,找个大夫讲讲就行,兵事上面练兵等等、讲解种种经典战例也是如数家珍,亲自上阵,没有过的。眼前的局势且不能给他这个练习的机会。
  又是八百里加急,数日之后,反馈便到了各边城,下令加强戒备。宫中特别下了旨意,命谢麟退回原驻地,皇帝并不想失去谢麟。原驻地城高墙厚,更便于防守。谢麟难得地抗旨了,边城才恢复了六、七分,这个时候他跑了,以后就再难恢复了,这是谢麟不可能允许发生的事情。
  说没有练习的机会,机会就来了,谢麟定下了计策,他就在这里不走了,魏军要是冲他来,正好,他可以将魏军吸引在城下,便于周边友军聚集过来围歼。
  钱将军急得要命:“大人,恕末将无礼了,您在这里碍手碍脚,末将等不便施展。且魏军来去如风,您以为他们会中计吗?”
  谢麟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他们,比我聪明的人,这世上大概是不多的。”
  钱将军:……md!
  钱将军气急败坏地抓了个文书,飞速写了一篇连错别字都没有检查出来的奏本飞给了枢府,他要告状!
  就在文官武将打官司的时候,魏军非常有创意地没有来找谢麟的麻烦。这一回九王子亲自出马,依旧是东面的邻居倒霉,他劝降了东路的守将。守将也绝,设了个鸿门宴,安抚使不愿受辱,触柱而亡。又将军中不愿意投敌的将校统统杀了,又在兵营里依样画葫芦,最终带着千余人投敌,只留下一地尸骨与二、三千的伤兵。东路又遭一次殃,三年里死了两个安抚使。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这是第一个地位较高的降敌的人!
  政事堂不得不集体请见皇帝,当派出齐王去压阵,同时任命新的安抚使。然而朝堂诸官视东路安抚使的职位如坟坑,无人敢去。危险的地方去就去了,一连死了两个前任的职位,太不吉利。
  程犀就是在这个时候主动请缨的,安抚使么,他本来也是想去做的。
  程素素炸了!
  第213章 扩大经营
  人总有一种“我冒险可以, 你冒险就是不行”的观点,对危险的定义因人而异, 但是毫无疑问, 程犀到边境上来绝对是程素素心目中的危险事项。
  “你先不要急,道灵是文官,就算他想,朝廷也不会派他冲锋陷阵的。你我在北境数年,难道还不知道吗?看似凶险,实则危机的时候并不算多。且如今朝廷重视了起来,齐王又被派了来,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谢麟无奈又无力地劝着程素素,若说有什么不太满意的地方, 大概就是程素素一听到关于程犀的事情就坐不住。
  程素素可不这么看, 她先表白了一番:“我不是只关系大哥, 你我在这里与他如何能比?你我外放, 原就没有要我们在边境久留,咱们眼看着就要回去了。可大哥那里,如今几路安抚使,只有东路出缺了,那里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等到四哥来了,咱们就能退回去。可东路那里, 边城已失, 无险可守, 大哥随时都都暴露在魏人兵锋之下。”
  谢麟道:“你若不放心, 多放些人去盯着。”
  程素素恨恨地道:“成日里想着对北边,我看京里也要放些耳目呢。”
  谢麟赞成往京中也放点探子,但是并不赞成程素素这个不安心的样子:“道灵是你哥哥不是你弟弟,哪怕是弟弟,长大成人了也有自己的想法。再者,若真的不能成,李相公也不会舍得放他来的。又有李巽,是李氏子侄里较优者,李相公一侄一婿都往北放了,在京里一定会出力的。”
  好说歹说,才将程素素说得略略回转了一些。
  程素素说干就干,一面下令盯死了魏国王庭的动静,一面开始往京中派人。遭了兵荒的地方,百姓四散流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往京里派几个钉子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且不去刺探什么军情,只管放着,权当联络点。
  不安的情绪在与谢麟唇舌交锋之后变得平顺,程素素不好意思地低声道:“是我心急了。”
  谢麟笑道:“明白。”
  “那个,齐王要来,要不要盯?”程素素心里算了下人手,不太够。
  谢麟道:“先不要动了,齐王虽然有些奇怪,却不乏精明。”
  不派就不派,齐王的脑回路也确实不是正常人能够理解的。原本程素素就对守将叛逃之事十分上心,不止是因为此人首开先河,更是因为若东路守将能够被策反叛变,则其他的将领呢?事关自己的安危,这种不信任感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且不会轻易消除的。如今程犀也来了,大家身上都多了这一重风险。
  程素素即派人往东去查探,她好奇死了,这叛逃的守将严新平既没有被俘、也不是围城弹尽粮绝无人救援、更不是文官掣肘羞辱了他,仿佛也有听说像蒋清泰那样有什么冤情,他为什么会叛逃?
  正巧那是程犀要去的地方,程素素两件并作一件来做,往东路设了几个点。严新平叛逃之时,没能将所有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杀绝,总能从其中找出一些痕迹来。
  繁忙的工作很好地缓解了紧张的情绪,无论是程犀赴任还是齐王奔赴前线,都是比较耗时的事情,哪怕再紧急,他们也得做好准备,没有准备就北上那是给对家送菜来了的。譬如齐王要建幕府,而程犀也需要选择一些帮手——东路安抚使以下被严新平杀了不少,大军集结又要安抚使配合,至少要将人员补到六成,相关的职司才能运转得起来。
  程犀暂时不过来,程素素心下稍安——终于有一点缓冲的时间可以让她做准备了。
  程素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中的部门给扩建了,原来分天地玄黄四部,现在不再这样分,而是一、二、三、四一路数字数下去,又不按照顺序,譬如六、七、八部根本没有人,高英所领的编号却变成了十一部。搞情报就是要神神秘秘的,让外人摸不着头脑嘛。
  同时,她又对经费做了规划。原本她这培养间谍的钱就是用的朝廷拨给“奉旨走私”的,做假账,反正王三郎也是北上了,虽然效果不提也罢。但是如果要做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且要独立于朝廷之外,那其经费就要有相当的独立性,不至于朝廷一朝要裁撤或者收回,这边手里什么都不剩下。
  所以,高英的十一部就还兼有了营利的目的。
  一部是训练之所,二部是总务,五部才是干间谍本职工作的地方,五部内又按地区分作数处,每一处也是编号,而不是予名称。
  王三郎又变成了一个幌子与支取经费的理由,将他派到魏国去吸引魏人的眼球,则真正的间谍就会安全许多。
  就在她的第五部 第二处将将在东路建好了几个点的时候,齐王与程犀一同到了东路安抚使驻地。而李巽也在此时到了边城,接手边城的民政。谢麟对李巽的处境并不十分乐观,特意提醒:“钱某并非良将,四郎好自为之。”
  程素素则留下了一部分的情报人员,事有不谐,即刻设法将李巽转移。
  ————————————————————————————————
  程犀是随大军同行的,为的是可以与齐王事先有个沟通。齐王为幕府选址就定在原东路安抚使的驻地——如今是程犀的驻地了。则程犀与齐王的沟通就很有必要了,程犀对齐王行军布阵的本事是认可的,但是也得承认,齐王的风格许多时候透着一股二世祖的纨绔风。东路才经惨变,可受不了再侍奉一个祖宗,程犀这一路为了的是提前跟齐王磨合好。
  至于妹妹妹夫两个,程犀是不赞成妹妹在边疆的人之一,就为小外甥正是需要人照料的时候,这母亲做得就不够称职。在京城的时候,程犀不晓得为妹妹顶了多少雷,代她照顾着外甥和外甥女。虽然谢府的长辈并没有不满,但是耽误了孩子的成长这就做得不对!边境不缺一个女人,轮到一个女人顶到前面,这国家还有希望吗?!
  现在程犀也要北上了,他公务之余还在思考着,怎么样将妹妹给弄回京里去。
  齐王想的事情也不比他少,齐王极少想私事,光怎么收复失地、给要称帝的魏主一个下马威就够挠头的了。齐王从军数十年,从来没遇到过高级将军投敌的,别说高级了,中级的都没有!顶好是将严新平斩于马下,那样才能将这股气给拧回来……
  一路想着,齐王到了变乱过后的驻地,此地与谢麟的驻地又有不同,谢麟的安抚使驻地,城墙等设施损毁比较严重,但是人员是正常损伤。此处则是设施完好,人死得多、死得惨。正好利用这完好的设施,将官吏、将士安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