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蓝和陈立恒对看一眼,都眼前一亮。好主意呀,工人夜校,绝对是个推广的好渠道。
因为前些年读书无用论的盛行,眼下大部分工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即便上完了中学,真正学到肚子里的知识也不多。看看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的考卷难度,就能从侧面验证大家的普遍水平了。
但这些工人因为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把理论知识补上去的话,他们肯定能如虎添翼。
从学校毕业出来上工作岗位的人都知道,你实践过一段时间以后,再重新理解曾经学过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体会。
田蓝积极鼓励徐有志:“你可得加油!你们厂能不能成长为全国一流的大厂,但关键时候你这把火烧的够不够旺了。”
徐有志吓了一跳,眼睛在眼镜后面瞪的滴溜圆,看上去超级喜感,说话也结巴了:“有这么夸张吗?我们就是一个县的陶瓷厂而已。”
曹雯雯先不乐意了:“你们的产品都能出口到英国创外汇了,还不重要吗?外交无小事,你这个态度太不端正了。”
陈立恒跟着点头:“就是,你们要是能做好,口碑打出去,源源不断地出口,那能给咱们国家挣多少外汇呀?那可太重要了。”
餐桌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搞得徐有志身上担子瞬间就千斤重,总觉得如果他们陶瓷厂如果没能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知名企业,都是因为他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他一口气喝了两碗免费汤,拍着桌子下战书:“好!我一定带领我们陶瓷厂笑傲全球。”
这话他还是跟田蓝学的。
然而大家集体发出嘘声。
少年,清醒点,虽然吃晚饭了,但天还没黑呢,做什么青天白日梦。
你带领厂子笑傲全球,你把你们陶瓷厂的厂长放哪儿啦?
田蓝认真地看着他:“你先把你们的夜校变成电大再说吧。”
徐有志眉飞色舞:“那当然,赶紧的吧,马上准备发10台电视机。”
大家吃过饭也没闲逛,各自忙碌。
曹雯雯去看书学习了,她高考英语还不到80分,将来想出国留学,首先得过语言关。她要好好听收音机,好好背单词了。
徐有志则忙着去电话亭排队,好赶紧打电话回家说电视机和电视大学的事儿。
听了曹雯雯的安排,他立刻嫌弃这姑娘:“你傻啊,bbc的广播声音小的要命,一堆杂音,根本听不清楚,也不知道他说了啥。你还不如去看电视,有电视英语呢,说的可好了。”
曹雯雯将信将疑,到底还是跟着郭云鹏去学生会看电视机了。
她在心中暗暗思量,如果电视英语的确好,那她也喊爸妈弄台电视机吧。
她哥厂里每年都选派人出国,不仅能从国外带好东西回来,辅助也特别高,回来之后还能得到提拔。
如果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那她哥不是就有竞争优势了吗?
现在多掌握一门语言,太重要了。
田蓝送陈立恒去坐车,两人走在校园里,感觉自己真的从心态上都年轻了起来。难怪上了年纪的人总爱跟年轻人相处。因为那种蓬勃的朝气真的很感染人啊。
到了公交车站,陈立恒抓着她的手又不舍得放开。
田蓝好笑:“行了,等他们空出房子来,我们就搬过去吧。”
说实在的,虽然她经历过很长时间的集体生活,让她更加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住在自己家,方方面面都方便。
陈立恒只好无奈点头:“希望他们能快点搬吧。到时候把院子收拾出,咱们就把电视机放在廊下吧。”
原先他俩也没琢磨这事儿,买房子就是想有个地方能够自己安安生生看电视。结果进了大杂院,瞧见这么多人,他俩瞬间就激动了。
啥感觉?就好比当年在聚龙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呗。好大一片沃土,就该被好好开发呀。
孔夫子说有教无类。
一个大院的劳动人民,外挂该多欢喜呀。它又能传输出多少有用的知识。
绝对能够震瞎所有人的眼。
第141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开学事多, 忙忙碌碌的,一个礼拜眨眼就过去了。
周末,方秀英主动找到田蓝表示可以收房的时候,田蓝还有点懵:“这么快?”
她本以为即便租客们内耗, 再找单位扯皮, 拖拖拉拉,怎么也要花半个月往上的时间, 这才几天功夫呀。
方秀英意味深长道:“我姑姑过去跟他们单位谈了。这房子虽然落在我爸名下, 但她和我叔叔也有产权。如果他们还赖着不走, 她不建议把官司打到国际上去,看我们政府到底保不保护私人财产?”
田蓝瞬间默然,只能竖大拇指。
这就是典型的黑魔法打败黑魔法呀。
如果真闹到打官司那一步,不管是房管局还是租客的单位都面上无光。这时代讲究集体主义,一个单位的职工就代表这单位的形象。
偏偏外交无小事, 跟国际友人闹成这样,实在太难看了。
田蓝点头:“还是你们厉害。”
“其实也是他们自己找过来的。”方秀英介绍情况, “你不是要求把正房空出来吗?这几家人是国营厂的职工,厂里刚好在分房。你的话提醒了他们,他们去厂里一打听, 果然, 厂子已经默认他们有房子住了, 根本没考虑给他们分房。这下他们就去闹了呀。结果厂里给他们支招, 唆使他们不搬, 说我们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我姑就发火了,放话要打官司。不跟个人打, 只跟政府打, 因为是政府给他们撑腰, 默许他们不搬,他们这是非法侵入民宅。”
这么一闹腾,房管局不得不出面求和。
他们可不想打官司,真闹起来的话,上面一板子打下,他们也太冤了。
有房管局去跟各个工厂扯,效率居然出奇的高。原本一口咬定绝对没多余的房子可以分的工厂,居然也咬咬牙弄出了几套房,好歹将这些人安置下来了。
方秀英解释:“有正式单位,单位也分房子的能搬走,剩下的我实在没办法。我姑倒是想跟房管局继续掰扯,一鼓作气,把全部房产都收回来。这事儿我不做主,你自己看着办。”
田蓝摇了摇头,露出了笑容:“能有这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真把他们都赶走的话,他们又没正式单位给他们房子住,他们能去哪儿呢?算了,先这样吧。说不定有人开了好头,后面就有人积极跟上了。”
方秀英理解不能:“积极跟上?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那四合院毕竟是私人住宅,别看大家嘴上都态度强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房子的主人究竟是谁。现在风气已经不一样了,阶.级斗争为经济建设让步。与其这么心惊胆战地怕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收回去,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跟单位要一套正儿八经的公房。到时候谁都不能赶他们走。”
方秀英点点头,不是很敢相信:“但愿吧。”
既然房子已经能收回来了,田蓝也不执着非得听今天的讲座,直接找上陈立恒,两人一块儿去收房。
陈立恒刚从火车站拖了电视机回来,听到消息也惊讶:“这么快呀。”
他原本还以为今年过年前能把这事儿了了,就算不错了。
方秀英将车轱辘话复述了一遍,催促他:“走吧,早点过去也能早点收拾出来。”
徐有志从车斗上伸出脑袋来,也开口赶人:“去吧,电视机这儿有我呢,保准不会出任何问题。”
他是想也弄个电视机小组,自己组装电视机。但可惜的是,现在他们还没在北京城里找齐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就只能先当二道贩子了。
没错,当代大学生徐有志同学胆子很大。他已经决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这不要票的电视机倒手卖出去,每台加价5块钱。
方秀英当机立断:“我不从你手里买,我问兰花花买,还是200块。”
田蓝立刻点头答应:“行,没问题,但见者有份,你得分我2块5的提成。”
徐有志震惊了:“哪有你这样的?你这是拆自家的台。”
田蓝一本正经:“如果你分我三块钱的话,那这买卖你做我也不反对。”
就这么现实。
2块5不香吗?
现在京城里也有不要票的肉,农民直接拖着案板到城里来卖的。2块5能买不小的一块肉了,好歹给肚子补点油水。
方秀英狂点头,当场保证:“没问题,2块5就2块5。”
徐有志也只是开玩笑而已,根本不在意一单生意。他开学就上大三了,是标准的活跃分子,行走京城各大高校都能找到熟人。
单靠卖电视机给学生,他就不愁自己的买卖进行不下去。
徐有志开着拖拉机走了。
陈立恒搬了台电视机在手上,询问方秀英的意思:“那给你放哪去?”
方秀英抬手看表,有些犹豫。如果她先回学校安置好这台电视机的话,再去四合院,就有点晚了。
田蓝给她出主意:“要不这样吧,这台电视机先放四合院。回头我们再给你送一台去你们学校。刚好你也能看看电视机千里迢迢运到北京来会不会水土不服?”
方秀英叫她的话给逗笑了,调侃道:“你不愧是农大的,听说你们的牛啊,羊啊,从河北搬回来时还集体闹肚子了呢,跟人似的,水土不服。”
大家笑着上了公交车。
这回他们运气不错,因为不是高峰期,居然每个人都捞到了座位。
旁边的乘客看着陈立恒怀里捧着的电视机,满脸羡慕,还有人主动跟他打听:“同志,你在哪儿买的电视机?多少钱啊?”
现在电视机可是紧俏货,不仅要有票,还得找领导批条子还才能买到。
田蓝趁机推销:“200块,我们在大西北托人买的,今天刚运过来。”
那人一听200块钱,顿时双眼发亮:“真的只要200块呀。”
他们厂去年有人买了电视机,罗马尼亚产的,黑白14寸,前后花了400块钱呢。
这台电视机看着也有12寸了,如果200块的话,那就太划算了。
他心热不已:“同志,你们有票吗?”
电视机票太紧俏了,他同事是在全场比赛中拿了第一名才弄到的票,这才买到他们厂第一台电视机,可有面儿了。
陈立恒摇摇头,满脸茫然:“我们买的时候,没人问我们要票啊。”
那人狐疑:“你们该不会是在黑市上买的吧?”
陈立恒扭过头,一副不乐意搭理他的模样。
田蓝也没好气:“你这同志怎么讲话呢?我们买电视机关你什么事?”
公交车到站,两人直接给人后脑勺,一点儿都不带留念地走了。
结果那车都已经开出去了,又硬生生地停在了路边。
刚才问他们电视机的年轻人跳下车来,追上前,气喘吁吁地问:“你们这个电视机能放吗?”
田蓝的态度还是十分生硬:“关你什么事?我们又不卖东西。”
可她表现的越是冷淡,对方就越心热。
说来也是凑巧,这小伙子正在找对象。就像雄孔雀开屏来吸引雌性一样,他也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女孩的青睐。
而现在的条件下,还有什么能够比一台电视机更加让人瞩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