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 第829节
  “你们出这钱,都是心甘情愿的?老大家的——”
  “爸,您快别说这些见外话,我家里能拿出这钱来。”
  大儿媳赶紧打断了茅康山,生怕公公又说出一些见外话。她丈夫虽然死了,她又没有改嫁的心思,如今孩子们也大了,给茅家当了大半辈子儿媳妇,难道她不是茅家人?
  宋大娘嘴唇蠕动了半天,愣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自从老茅下放又平反,和儿女们都拉开了距离,这还是首次让宋大娘觉得,儿女们虽然没有一起住,却还是和她和老茅紧紧依靠在一起的……从前若有似无的冷漠和距离,竟都不见了。
  这是为什么?
  是夏晓兰!
  是她认了老茅当老师,茅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茅康山也无话可说。
  他不是没钱。
  但他从前有积蓄,却没感觉这样快活。
  “行,都依你们,我和你们母亲今天就搬下楼来!”
  茅家人欢欢喜喜的应了,要上楼去帮忙搬家,邻居们莫名鼓起掌。
  是人都喜欢大圆满,茅老师和宋大娘,这是新房子有了,有个孝顺的徒弟,家里儿女也更团结亲密了,这不是大圆满,什么才算?
  哦,郑淑琴和茅国胜呀,那是一锅鲜汤里的两颗老鼠屎,茅老师和宋大娘有的是人争着孝敬,没有这两人影响不大!
  钟院长刚才在楼上说的“儿孙满堂真是福气”,仿佛到了此时,才不算讽刺。
  茅家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
  搬完家,茅康山两个儿媳妇在厨房做饭。
  郑淑琴有句话倒是没说错,三室的房子就是大,特别是精心设计装修过的,年轻人能在客厅看电视,喜欢看书的帮茅康山在书房整理书,全家都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茅康山看着自己的藏书被一本本归置好,心里还是惦记着夏晓兰,对宋大娘说道:
  “也不知道她现在人在鹏城,还是回了京城,钱还能赚的完吗?”
  第1329章 老东西运气不错(3更)
  宋大娘也有同感:
  “晓兰就是太忙了,那么着急做什么呢,她这岁数有的是时间上进。”
  夏晓兰和所有同龄人都不一样。
  宋大娘觉得她不习惯慢慢悠悠的日子,其他人努力学习和工作,夏晓兰的努力程度远超同龄人。
  人家在肆意享受青春岁月,她这青春仿佛是从哪里偷来的,不把每一天过得充实,夏晓兰会焦虑……明明才20岁刚出头,那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比宋大娘这样的老太太还严重。
  茅康山自己还说呢,却不许别人说,马上反驳宋大娘:
  “一寸光阴一寸金,她起点不如别人,自然要拼时间和精力去赶超!没有100分的汗水,哪有100分的成功……你可别在她面前乱说话,让她一口气泄了,以后就懈怠了。”
  不心疼夏晓兰?
  心疼啊!
  但是严师才能出高徒,这话古来至今流传,肯定是有道理的。
  当人老师的,就是要严格一点,哪怕学生不理解在心里偷偷骂,至少老师问心无愧,严厉的高标准下,再笨再懒的学生都能学到点东西!
  茅康山把书丢下,“我得给她打个电话,嘱咐两句。”
  东西搬下楼了,电话还没迁下来,茅康山噗呲呲爬楼打电话去了。
  “爸这是哪里去?饭都熟了!”
  还要叫钟院长来一起吃饭,换房子的事钟院长也出了力。
  宋大娘摆手,“我看是去找晓兰显摆去了,让他去,要不他今晚睡不着觉!”
  茅家人其实都很好奇,他们对夏晓兰的情况不了解,怎么忽然拜了师,老爷子为啥又愿意去鹏城生活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家对老爷子这么孝顺,郑淑琴和茅国胜浑身不得劲儿,总有原因吧!
  当着茅康山都不敢问,茅康山一走,赶紧缠着宋大娘。
  宋大娘也糊里糊涂的。
  “就是今年夏天,一天早上老头子忽然让我去买鱼割肉,说有人要上门……”
  她没觉得鹏城去帮忙多辛苦,茅康山还干得挺有劲,比在杭城办退休有精神。
  另一半,茅康山爬上楼,回到了他和老伴儿住了好些年的“家”。
  东西都搬空了,等电话一迁走,这房子就要还给单位。
  他还是先往京城打了电话。
  夏晓兰也是今天才回到京城。
  腊月二十六,夏晓兰没在鹏城继续飘着,而是回到了京城。
  今年是没空折腾着回豫南老家,夏晓兰打算在京城过年了:
  “我还说年前要去杭城看看您和师娘……”
  “不用,你跑来跑去,时间全浪费在路上,好好陪家里人过春节,过完春节你就要出国。你是不是从香港出境,那我们还能在鹏城见面!”
  茅康山让她不用过来。
  现在去美国多是由香港出境,香港飞日本,在转机到美国,她是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当交换生,自然也和其他交换生一起走,系里已经通知过她出国的流程,的确是要从香港出境。
  那就是说,临出国前还能见上一面。
  夏晓兰也不用跑杭城了。
  茅康山说起家里四个儿女每人凑了五千块,要给夏晓兰。
  “老师,我怎么能要这个钱——”
  “怎么不行?这钱你必须收下。”
  夏晓兰转念一想也对,出多出少,那是茅老师儿女们的心意,难怪茅老师说话的语气中难掩高兴。
  至于为啥5个儿女,只有2万块,夏晓兰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茅国胜两口子又作妖。
  难道她最开始想错了,什么锅配什么盖,能和郑淑琴那样的老婆生活,茅国胜根本就没有抢救的必要?
  罢了,幸好茅老师和宋大娘还有其他儿女。
  挂电话时,茅康山小声对她说谢谢。
  夏晓兰一笑:“徒弟孝敬老师是天经地义,您说谢可就见外啦。”
  茅康山也不是那种强行煽情的人。
  夏晓兰好不好的,不仅是他出手大方,而是让他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
  挂了茅康山的电话,夏晓兰也高兴。
  “茅老师家其他儿女还是挺孝顺的,一家愿意出5000块钱,一共凑了两万,托茅老师转交给我,说给茅老师和宋师娘换房子,也算他们出一份力。”
  仅靠工资吃饭的家庭,攒出5000块钱不容易,有这钱都能给家里儿子办个体面的婚事。
  于奶奶难得没有开嘴炮,还认可的点头:
  “儿女结婚了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是个个都像你这样经济条件好,事事把爹妈摆在前面,自家的日子就不用过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孝顺也要量力而为。”
  难道茅家人以前没想过要让爹妈住好一点的房子?
  肯定是想过的。
  只不过前几年大家的思维比较僵化,有单位分的房还挑什么,省建院的分房政策已经非常好了,毕竟是建筑设计院,和兄弟单位联动划拉几下,不缺人给修家属楼。
  房子是分给了茅康山,楼层和户型都好,是茅康山和宋大娘自己把房子和小儿子一家对换了,其他儿女能说啥?
  说多了,就像在争爹妈的房子一样!
  这两年宋大娘腿脚不便了,茅家人就干着急,也不知道变通,没说给二老租个平房住不用爬楼……当然,或许提出过,听晓兰说茅康山日子过得简朴,没准儿给拒绝了呢。
  呸,什么简朴,不就是抠门吗?
  于奶奶深有感触,于家以前有钱的时候,她都不认识“简朴”两个字怎么写!
  当穷鬼,想不简朴都没办法。
  难得夏晓兰在经济上大方,这都大头除了,想出了完美的办法解决了茅康山和宋大娘的住房问题,心里但凡对爹妈有点感情的,看见外人都这样对二老,不可能不触动——姓茅的命还真好,一瞅一个准,收了夏晓兰当徒弟。
  于奶奶刚这样感叹,就听见夏晓兰问她:
  “我马上就要出国了,您还是把徐叔的情况给我说的具体点吧,有什么特征,当初出国有没有带什么凭证,年貌如何,我找人也更有把握!”
  于奶奶收敛心神。
  ——她要收回刚才的话,不仅是姓茅的老东西命好,她这个老东西运气也不错!
  第1330章 您说的不是吃的大黄鱼吧(4更)
  “他叫徐仲易,是1938年冬月初一生的,1966年3月出国,那一年他28岁。我儿媳叫崔意如,她比仲易小两岁,是1940年六月初五的生辰,他们出国时还带着我的小孙子徐长乐,乐乐才5岁……”
  夏晓兰在心里计算,1966年3月出国,到如今刚好20年。
  风华正茂的徐仲易如今成了中年大叔,于奶奶乖巧可人的小孙子也该有25岁。
  “我记得您说过,徐叔当时是到了美国旧金山,还寄回来一封信?”
  于奶奶站起来,“你等着,这封信我一直带在身上,保存的很好。”
  于奶奶回屋拿了一个泛黄的信封。
  夏晓兰一看邮戳,1966年9月19日,的确是从美国旧金山寄出的。
  而且是徐仲易带着老婆孩子出国的第一年就寄出了,可见是一安顿下来,就给国内寄了信。于奶奶示意她可以拆开看看,信写的挺长,开头就说他已经平安到达美国,准备在旧金山定居。
  </div>
  </div>